在国家“减污降碳”战略的宏大蓝图下,每一个微观主体的低碳实践都意义非凡。作为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末端堡垒,市政污水处理厂不仅是净化水质的卫士,更悄然成为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战场。近日,我厂交出的一份污泥处置“成绩单”,生动诠释了“减量即是降碳”的深刻内涵。
一、 从“负担”到“资源”:污泥处理的困局与破局
市政污水处理厂有一个“老大难”问题:每天处理8万吨污水后,经脱水后会产生含水率80%的污泥约1.8万吨/年,这些黑乎乎的污泥,体积庞大、运输成本高、处置单位仍需进一步烘干,并且堆放困难,存在环境风险。更关键的是,污泥的处理处置全过程——从厂内脱水、运输到最终处置——都是不折不扣的“碳排放大户”。
“以前,我们就像是在做一道‘单选题’,不仅要付出高昂的运输费和处置费,有时处置单位无法存放时还要面临巨大的出水超标压力和环境压力。”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实现环境效益与低碳发展的双赢,成了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攻克的课题。
二、 技术革新:“高压深度脱水”如何啃下减量“硬骨头”
在集团领导的带领下2023年年底开始,石城污水技术组经过多方咨询、比对和调研,2024年5月果断实施高压深度脱水污泥减量化项目,7月份安装设备,8月开始调试试运行。这不是简单的设备更新,而是一次系统的技术升级。
简单来说,新技术就像一台动力强大的“榨汁机”,通过超高压的物理挤压和高效的化学调理,将污泥的“水分”最大限度地挤出来。其核心是将污泥的含水率从传统的80%,降至65%以下。可别小看这15个百分点的下降。这意味着污泥的物理形态从“浆糊”变成了“泥饼”,体积和重量呈几何级数减少。
数据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2023年8月—2024年7月(项目实施前):共处置污泥 18,081吨。
2024年8月—2025年7月(项目运行后):共处置污泥 10,082吨。
同比减少:7,999吨!
这减少的近8000吨,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其背后是巨大的低碳效益。
三、 减量八千吨,究竟意味着什么?——一场“接地气”的碳减排
我们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算了以下几笔账:
1. 运输账:减少8000吨污泥,运输费减少了7.36万,意味着全年减少了超过400车次(以每车运20吨计)的重型卡车上路。这些卡车往返厂区和处置点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被直接归零,道路拥堵和安全隐患也随之下降,二氧化碳减排量约24 吨。
2. 处置账:含水率从80%降到65%以下的污泥饼,含水率减少15%,污泥处置费减少了216万,二氧化碳减排量约2800 吨,后续处置路径更宽、更绿色。它可以更高效地进行堆放储存,处置单位不用再次烘干可直接掺烧作为建材原料(制砖)的一部分,真正迈向“变废为宝”。
综合算下来,这8000吨的污泥减量,为污泥处理处置产业链条的碳减排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四、 低碳之路,始于足下
石城污水污泥减量化项目的成功,是市政公用事业向精细化、低碳化运营转型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实现“双碳”目标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我们通过技术革新,不断提升的每一个运营细节里。
“挤干”的是污泥的水分,“降下”的是整体的碳排。这条路,我们走得坚定,也必将走得更加深远。未来,我厂将继续探索更多减污降碳新、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为城市的绿水青山和低碳未来,贡献更多“污水治理人”的智慧和力量。
(石城污水处理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