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小菌菇产业提质增效

核心提示: 夏日的高温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皇塘镇,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减损保质,一包包新鲜可口的菌菇及时地送到市民的餐桌。

651a9933a38811d394316b20d02235f3

图为梅柯在采摘草菇。记者 邹亚俊 摄

本报讯 (记者 邹亚俊) 夏日的高温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皇塘镇,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减损保质,一包包新鲜可口的菌菇及时地送到市民的餐桌。

在皇塘镇蕈茂食用菌有限公司的菌菇培育房,一朵朵草菇个头饱满、长势喜人,整齐的菌架上散发着阵阵菌香。目前正是食用菌销售旺季,工人们在18度左右的菌菇房里来回穿梭,精心采摘新鲜成熟的草菇。“每天早上6点就过来采摘了,一天能采摘300斤。”正在菌菇房采摘的工人马修好说。

据了解,蕈茂食用菌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的菌种扩繁、种植、销售、研发与技术推广于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门种植草菇这一品种,建有草菇工厂化生产基地50余亩,年产量达到500吨。”目前正是食用菌销售旺季,为了贴近市场需求,现在不断扩大食用菌产能。“公司负责人梅柯告诉记者,公司从2020年开始,陆续投入资金600多万元,进行新设备引入,新安装了上料机、装载机、筛菇机等,以转变草菇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农机农艺整合,推广应用新型农机装备为重点,着力提高食用菌产业科技集成化、生产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取得初步成效。

走进现代化菌菇大棚,室内“仙气”飘飘,充满蓝光。梅柯介绍,这个“仙气”,是用来控制菌菇大棚湿度的雾化系统,在过去,传统菌菇大棚都是采用人工手动喷湿,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水分子的颗粒比较大,菌菇不好吸收。这个雾化系统是利用超声波把水分子打成雾状的雾气,再通过循环系统弥漫到整个菇房,不仅更好吸收,而且湿度也会更加均匀。

“草菇的生长周期在30天左右,每个阶段它们对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等指标,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梅柯介绍,为了让草菇能科学管理不同阶段的草菇,他们引入了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包含监控设备、新风系统,用于调节菌菇大棚里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有了这样的智能系统,让菌菇生长过程的环境信息实现了全程实现在线监测和智能化管理调控,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也能让海鲜菇实现四季种植,每天都有菇可收。“现在草菇的成活率已经大大提高,每亩草菇产量增加了1000公斤左右,高品质菇的占比也较之前提高了四成。”

“自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以来,草菇的采摘期可以缩短2~3天的时间。整个工厂端的库房周转率能得到一个很大的提高,产销也可以合理衔接,‘淡季’照常发货,让市场保持平稳有序,也使我们的经济效益提升了三到五个百分点。”梅柯说道。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