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经济实力 增强发展动能

核心提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开发区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进一步树立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各项重点工作围绕稳步推进。

本报记者 陈静 通讯员 开宣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开发区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进一步树立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各项重点工作围绕稳步推进。

咬定目标不放松,推进经济稳步升。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前进,紧扣高质量考核主要经济指标,综合调查分析工业领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考核目标,全力以赴为经济发展增动力。1~5月,全区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99.3亿元,同比增长6.5%;工业企业应税销售收入229.3亿元,同比增长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15亿元,同比增长20.1%;制造业投资额22.31亿元,同比增长32.9%。

坚持项目为王,增强发展动能。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聚焦有效投入,调配一切资源,发动一切力量,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层次提升和新旧动能转换。2023年排定市级重点产业类项目52个,计划总投资346.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7.3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5个,新建项目17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30亿元以上项目1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省级项目2个,镇江市级项目22个。截至5月底,已开工建设项目44个,完成年度投资23.63亿元。

提升服务水平,助力高质量发展。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上半年在经济条口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政务服务,一方面完成优秀纳税企业的评比和表彰,组织重点企业就市级转型升级政策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对企业综合评价、智改数转、春风暖企、新经济增长点等进行了全面摸排,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数据支撑,此外还协助企业完成优质中小企业入库、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绿色制造入库、省级绿色工厂推荐、2023年丹阳市市长质量奖等项目申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发展动能。

打造现代智慧园区,推进特色数字服务。根据园区运营管理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着力打造了现代化智慧园区企业监督服务管理体系,实现园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目标,提升园区运营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了园区产业结构。今年上半年,针对智慧园区项目通力协作积极提供数据,目前已完成智慧园区经济运行数据收集系统、园区项目管理系统、视频智能监管系统、企业安全生产一企一档、企业风险管控识别系统、安全智库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企业服务管理系统及相关数据整合建设。

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积极推荐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人才,加强校企合作,为全年的科技人才工作做好铺垫,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上半年,开发区内9家企业18人申报启动国家级人才项目,5名创新型人才、2名创业类人才申报镇江市金山英才。截至上半年,拨付给企业用于人才的专项资金已经达800万元。同时,开发区依托丹阳市科技镇长团的相关人脉资源,一方面主动对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根据辖区内企业的技术需求与高校探讨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共同探索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邀请南航教授们走进开发区,参观辖区内优质企业,吸引优秀大学生来开发区实习就业。

积极多点发力,增强金融助力。上半年开发区层面实行了监测预警“零报告”制度,全面摸排企业融资需求,积极化解金融风险,助推“园区保”工作;联合政法部门在吾悦广场展开了以“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的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活动,上半年共计制作发放宣传单8000份、宣传横幅760条、小礼品8000份、宣传短信31万条,营造全民防范的浓厚社会氛围,切实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抓好安监环保,守住安全红线。强化红线意识,守好安全“责任田”。开发区上半年完成2039家单位一企一档和深度检查,重点对危化品使用、消防、用电、高危作业等8个方面35个常见问题开展拉网式排查,共计检查发现隐患18178条,完成整改15000余条。持续发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走深走实。今年对危化品领域开展全方位检查,查处违规存放危化品2起,整治使用醇基燃料3家餐饮单位;工贸企业方面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有限空间、中频炉、涉爆粉尘、喷涂专项整治,对查出问题隐患不按期整改的企业开展从严执法;燃气领域聚焦餐饮、人员密集等公共场所特别是商业街、皮革城等重点场所的安全风险和重大隐患排查,全面保障燃气泄漏报警切断装置100%运行工作;对三合一和泡沫夹芯板重大隐患单位开展整改行动,目前发现问题企业180家,已整改完成98.3%。多措并举,全力压降生产安全事故。开展企业法人、安全员等培训累计8场次、2400余人;创新签订安全管家服务项目,专家长期驻点服务;标准化方面,可奥熙、龙江2家企业通过二级标准化评审,三级标准化已完成100余家评审,达到规模企业的50%以上;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建设,构建全区安全监管“一张网”,完善重大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责任体系两个责任体系;成立智慧消防安全服务中心3个,共计安装企业861家、商铺546个,合计安装烟感19568个、智慧燃气73套、智慧用电454套。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