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让“夕阳红”更灿烂

核心提示: 市老年大学正一步一个台阶地让“银发一族”通过老年教育服务增加幸福感、收获感。

1

老年大学摄影班学员到市图书馆“充电”。

2

音乐班学员学唱歌。

3

舞蹈班师生在大运河畔上户外课。

4

二胡班学员在认真练习。

5

手机应用班学员学习智能手机运用。

6

葫芦丝班师生在人民公园义演。

本报记者 萧也平 魏郡玉 通讯员 马新生

从3个班112名学员扩展到109个教学班2650名学员;从仅有书法、国画、保健三门课程到成为初具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老年人学府;从自娱自乐升级成为离退休干部和广大社会老年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追求新梦想的主要学习平台……市老年大学正一步一个台阶地让“银发一族”通过老年教育服务增加幸福感、收获感。

“我最喜欢拍风景照,以前没事就带着相机到各地去拍,不过都是我自己一个人折腾,没有系统学过。退休以后,我特地到老年大学系统学习,学到了很多摄影技巧及构图方式,平时也经常和摄影班的同学一起外出摄影。”摄影爱好者吴苏南告诉记者,摄影给她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乐趣和美好,她还积极参加各类全国全省全市的摄影比赛,获得了大大小小几十项荣誉。

与吴苏南一样,许多老年人在市老年大学找到了自我认同感。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老年教育需求越来越旺盛,我市许多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而是选择进入老年大学,追求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在很多老年人看来,老年大学最重要的意义是能一边玩、一边学,还可以交到很多同龄的朋友。“学习”+“社交”,许多老年人在市老年大学找到了自我认同感。“老人在社交的基础上,去学一些专业的知识,主要还是在退休后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在市老年大学校长吴龙大看来,对老人来说,老年大学最主要的目的既是“学”,也是“社交”。

老年教育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市老年大学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推动基层老年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既开设了老年人喜爱的传统文化专业课程,又与时俱进开设老年人融入社会的现代信息、技能知识的课程,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老干部工作、服务老龄事业、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市老年大学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丹阳市老年教育的短板在哪里?今后发展的路径怎么走?……”面对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广大离退休干部和社会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面对老年教育先进地区发展的新趋势,吴龙大正对下一步发展作认真地思考,“我们将紧密联系丹阳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时代新跨越。”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