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微博“高仿号”,女子被骗4万余元

核心提示: 一模一样的头像,一模一样的用户名,金颖(化名)怎么也不会想到,她以为的朋友的微博新账号竟是骗子冒充的。

本报讯(记者 马骏)一模一样的头像,一模一样的用户名,金颖(化名)怎么也不会想到,她以为的朋友的微博新账号竟是骗子冒充的。“现在想想,因为相同的头像和用户名,我从一开始就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朋友本人了,如果早一点向朋友发一条微信消息或是打一通电话过去确认,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19日中午,正在刷微博的金颖收到了来自“朋友”的一条微博信息,对方称,当天早些时候,营业厅以“免费升级大额套餐”吸引办新卡,没想到因为操作失误将原电话卡注销了,不仅导致其打不了电话,连微信和QQ都无法正常登录。而要将原电话卡补办回来,需要在24小时之后才行。无奈之下,这位“朋友”注册了一个新的微博账号,在补办好电话卡之前用以与亲友联系。看到这位“朋友”将新账号的头像和用户名设置得与原先账号的一样,金颖认为这只是为了方便,并没有想太多,接着便和这位“朋友”有一茬没一茬地聊了起来。

对于“朋友”所说的遭遇,金颖也曾遇到过类似情形,因而十分感同身受。当“朋友”连连吐槽营业厅,并表示由此带来种种不便时,金颖还帮忙尝试重新登录微信账号,但没有成功。这时的金颖没有想到,这竟然是骗子行骗的第一步。

因为没能重新登录微信账号,“朋友”表现得很着急,称其之前在网上付定金预购了一样商品,当天要支付尾款,希望金颖能在QQ上添加一个由某网店客服组建的“咨询群”,帮忙询问下购物进度。金颖加入群聊后发现,“朋友”支付定金预购的是一款LV的包,售价2万多元,确实需要尽快完成尾款支付。

之后,“朋友”以“网银支付系统维护”为由,称不能在网上使用网银购物,但可以进行转账,表示会将尾款先转给金颖,再让金颖以代付的方式帮忙支付。然而,当“朋友”称已经把钱转进了金颖提供的银行账户,并且在两人的对话框里上传了转账记录截图后,金颖的银行账户里却迟迟未显示有款项转进来。“朋友”称查询之后发现“转账延时”了,两小时后才能到账,而尾款的支付却迫在眉睫,“朋友”在这时提出让金颖帮忙先行垫付。“当时我看到了转账记录,觉得转账有些延时倒也正常,毕竟只需要等两小时而已。看着‘朋友’确实很急,我便答应了。”金颖说,“这笔尾款需要近2万元,我没有那么多。为了帮忙,我甚至还向其他朋友借了1000多元才凑齐。”

原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只要等两小时后款项到账就行,但金颖没想到,“朋友”却表示有个步骤出了问题,商品迟迟没有出库。金颖又在之前加入的QQ群里帮忙了解情况,发现“朋友”错买成了两个包,而现在只付了一只包的货款,所以不能发货,只有一次性支付两只包的货款,商品才能正常发出。客服人员称,之前的那笔货款在支付超时后会自动退回。

金颖感觉白忙活了一场,而“朋友”却表示这是一个机会,称该款包包现在是特价,买下来之后转手就能赚几千元,因此打算将两只包全都买下来。“朋友”那边转来的钱迟迟无法到账,客服这边又表达了“过期不候”的意思,在“朋友”的软磨硬泡下,金颖只好又向朋友借了2万多元,并完成了支付。

让金颖没想到的是,之后,“朋友”称因为第二个包的支付超时了,所以“提交失败”了。想要在优惠时间内买下两只包,需要重新支付近5万元。面对“朋友”许诺平分利润的诱惑,金颖冷静了下来,她觉得,如果再找人借钱,前后加起来就会投入近10万元,这笔钱对金颖来说太多了。而金颖也开始一边试探起了这位“朋友”,一边通过微信和电话尝试联系这位朋友,当得知被骗时,金颖前后已共支付了4万多元。

在朋友的陪同下,金颖带着所有的微博聊天记录截图和交易信息来到属地派出所报案。“民警告诉我,他们会立刻冻结涉嫌诈骗的账户,如果钱还在账户里,那就能找回来,但如果已经转走了,再想追回来就不太容易了。”金颖感到很后悔,“如果不是轻信了骗子的话,如果在支付前打一通电话证实一下,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了……”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