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塑料袋被默认选择 市民质疑商家“不告而收”

核心提示: “买完水果,回家看了小票才知道被‘强制’购买了一个0.2元的塑料袋。”近日,市民李女士(化名)在一次线下购物中遇到了商家“不告而收”塑料袋费用的烦心事。

9cee5ee8669242ff253

图为李女士在购物时被“不告而收”了的塑料袋费用。记者 帅莹 高静 摄

本报讯(记者 帅莹 高静)“买完水果,回家看了小票才知道被‘强制’购买了一个0.2元的塑料袋。”近日,市民李女士(化名)在一次线下购物中遇到了商家“不告而收”塑料袋费用的烦心事。

李女士告诉记者,前几日,她在一家水果店购物,结账时店员顺手从柜台中拿出了一个塑料袋为其打包水果。回家后,李女士查看了购物小票,发现所购商品名目中,除了自己购买的水果外,还有一个售价0.2元的中号塑料袋。

李女士表示,自己当时购买的水果数量并不多,且随身携带了一个容量比较大的帆布包,其实可以完全不需要商家提供的收费塑料袋。此外,李女士还告诉记者,排队结账的时候,店员并未事先询问她和其他顾客是否需要塑料袋就直接默认提供,大多数顾客都稀里糊涂地“被收了钱”。

“在超市购物时,店员都会提前询问顾客是否需要塑料袋或是需要什么型号的塑料袋,并在显著位置注明塑料袋的单价。”李女士认为,虽然0.2元的塑料袋费用并不高,但是这样“不告而收”的行为让人有些反感。

据悉,根据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同时,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所以,商家对塑料袋收取费用是合规的,但必须事先征得消费者同意,否则就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因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也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为了减少因塑料袋收费问题引发的纠纷,有业内人士建议,商家要在推广环保消费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为顾客着想,并做好相应解释工作。例如,在结账时,收银员应提前告知消费者塑料袋需付费购买,并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另外,商家应在收银处等显著位置上张贴塑料袋价格标签等,充分尊重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利,免去不必要的误会和争执。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