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好评返现”缘何停不下来?

核心提示: 只要晒单给好评不仅能返现,而且还能享受第二件0元……在网购过程中,各种“好评返现”层出不穷,影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影响了市场秩序。

98cc2c062d26c23e31153773e873b3d4

网络漫画图

本报记者 马骏

“我还以为是商家推出的优惠活动,没想到还是为了‘求好评’。”近日,市民刘先生在网购平台上购买手机壳时,发现一家网店称其商品“第二件0元”。询问之后,刘先生才了解到,所谓“第二件0元”的优惠得在他收到手机壳后晒单给好评方能获得。

刘先生告诉记者,几天前,他在网购平台上选购手机壳。在其中一家店里,刘先生看到商家在主页上宣传称“第二件0元”。刘先生觉得挺划算,于是准备购买两个手机壳。没想到,当刘先生将两个手机壳的商品链接都放进购物车里准备付款时,商品的总价发生了变化,“一个手机壳的价格是16.8元,第二件0元的话,两个手机壳不也应该是16.8元吗?怎么变成33.6元了?”

询问商家后刘先生才得知,原来所谓的“第二件0元”是有条件的。“这家店的客服人员表示,我得先把这两个手机壳按原价买下来。等我收到手机壳后,要拍三到五张照片晒单给好评,商家方面确认之后会把第二个手机壳的钱退还给我。这才是‘第二件0元’的真实意思。”刘先生说,“闹了半天,这又是一种‘好评返现’的活动,不过是方式改变了。”

刘先生表示,他对“好评返现”一直很反感。“现在不管是网购还是外卖,但凡涉及网上评价的,都有些烦人。”刘先生说,“现在,商家为了追求好评,删掉差评,真是绞尽脑汁,花样百出,宁可少赚一点,甚至亏一点,也要让消费者给上一个好评。”刘先生认为,商家追求好评无可厚非,但利用各种方式一味求好评,会让本该真实的评价系统毫无公正客观可言,大大减少了其原本该有的参考价值。

记者发现,在“好评返现”中,有的商家会在交易完成后打电话给消费者,介绍“好评返现”的活动,但更多的商家会选择随商品寄来各式各样的宣传卡片。有的卡片“开门见山”,直接写明“好评返现”的金额和参与方式,多是要消费者将好评截图在平台上发给商家客服,客服确认后返给现金红包;也有的将店铺负责人的微信二维码印制在卡片上,买家扫码添加微信后,对方会要求发送好评照及订单编号等信息换取红包;还有商家将卡片设计成抽奖形式,奖品有店铺商品或店铺代金券等,表明“100%中奖”,换汤不换药,所谓抽奖也需要用好评来“换”。

记者注意到,这种“好评返现”活动多对评价有要求,文字内容10字以上,另外还需配以图片,这样才能有机会被平台选定为“精选买家秀”。

记者了解到,如今,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早已习惯这种足不出户、靠滑动手指就能买到所需商品的购物方式。但电子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见摸不着”,消费者们想要作出决定,除了看商家精心准备的商品描述外,往往会把其他消费者做出的商品评价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选择购买好评更多的商品。

正因如此,有商家对获取好评动起了歪脑筋,找水军控评、雇佣团队刷单等手段早已是公开的秘密。除这些之外,“好评返现”也是很多商家惯用手段。他们会通过平台私聊、电话、随商品附寄宣传卡片等方式联系购买者,用红包、购物券等作为各种福利诱导消费者给出满分好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1年发布的《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规定:经营者不得以返现、红包、卡券等方式诱导用户作出指定评价、点赞、转发、定向投票等互动行为。该规定尚未实施,但足以体现国家层面对该乱象的重视。各家主流的电商平台也都有明文规定禁止商家用这种方式诱导好评,但这一现象仍屡禁不止。

业内人士认为,商家通过“好评返现”手段会影响买家作出公正评价,影响其他消费者的知情权,建议监管方加大对违规商家的惩罚力度。此外,作出商品评价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应该重视这一权利,如实客观地作出评价。如果确实遭遇了不好的消费体验,就应该如实给出差评,别让“小恩小惠”毁了市场秩序。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