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仍屡见不鲜

核心提示: 电动自行车通过电梯上楼入户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在各地屡屡发生,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安全威胁。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一现象在丹阳也屡见不鲜。

本报讯(记者 高静 帅莹)电动自行车通过电梯上楼入户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在各地屡屡发生,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安全威胁。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一现象在丹阳也屡见不鲜。

6日上午8点半,在开发区一小区内,记者看到有市民将电动自行车推出了电梯。一位同乘电梯的业主告诉记者,小区里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的情况比较常见,大家基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是邻居,不好意思当面指出别人的问题或阻止他人推电动自行车进电梯。”该业主表示,小区内有好几处公共充电设施,离住宅楼也不远,但不少住户还是习惯将车推回家中充电。

走访中记者看到,该小区几处非机动车车棚里均安装了公共充电设施,车棚里停满了电动自行车,但正在充电的寥寥无几。“想在车棚里找个充电的位置太难了,很多车主没有充电需求,但还是长时间停在车棚充电口位置,使得想充电的车主每次都得‘见缝插针’。”一位电动自行车车主说道。

电动车上楼入户、“人车同屋”,无疑是一颗“不定时炸弹”。尽管类似的安全事故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但由于部分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设施不到位,加上部分市民存在侥幸心理,所以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的现象屡禁不止。前段时间,一则“父亲带着女儿阻止邻居推车进入电梯”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网友们纷纷表示支持:“电瓶一着火,电梯这么小的空间,几秒就会要了命”“万一电动自行车在电梯内自燃,无处可逃,相当危险”“坚决抵制电动自行车上楼”……

据悉,根据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江苏省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应当提高消防安全防范意识,避免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和住宅户内。管理方应当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日常停放和充电管理,对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应当予以劝阻,不听劝阻的应当依法采取合理措施予以制止。

记者了解到,为了杜绝该现象,现在不少地区一方面在居民楼附近增加公共充电桩数量,以解决居民充电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加装电梯智能阻止系统,一旦发现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便发出警报提醒,直到车辆退出才可正常运行。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做好宣传教育,提升市民的安全意识外,还要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增加真正便民、惠民的充电设备,从根源上解决居民充电难题,文明充电之风就会悄然养成。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