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五十年前的记忆

核心提示: 五十年前,我参与了开挖香草河丹阳段的水利建设。1972年的11月下旬,丹阳成立了开挖香草河工程指挥部,香草河丹阳段于1972年12月9日正式动工。

■赵理章

五十年前,我参与了开挖香草河丹阳段的水利建设。1972年的11月下旬,丹阳成立了开挖香草河工程指挥部,香草河丹阳段于1972年12月9日正式动工。

1972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参与开挖香草河的经历,已整整过去了五十周年,在半个世纪前开挖香草河时,曾居住过的村庄,延陵镇(原松卜公社,和麦溪镇用名)殷庄村及住宿的人家,很想再去看一看。

2022年冬,我有幸去追寻了这50年前的记忆!

2022年6月的一日,去吕城邮电局办事,正好年轻的徐芳芳局长接待了我,在随后的闲聊中,得知徐女士老家是延陵镇殷庄村,我对徐女士说,殷庄自然村很大,在几十年前开挖香草河时,我住在你们村庄的,你父母知道这开河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后来又到邮电局去时,徐芳芳女士很热情地对我说,现在我们那里变化很大,有时间坐我的车,带你到殷庄村去看看,我说很好啊!我一直想写篇有关开挖香草河的文章。

2022年11月3日,收到在吕城邮电局工作的我的朋友葛华云先生的微信:我们明天去延陵殷庄村,上午八时在邮局门口上车。见此信息,好兴奋!久久期待的愿望将可实现。

第二天上午七时三十分,就早早地来到了吕城邮局,徐女士与葛先生都已到了工作岗位,我对徐女士说,徐局您在百忙中,还特地抽出时间来成全我的愿望,感谢您兑现了您的诺言!八时零五分时,我们与另一位常来邮局办理业务的葛老板,一行四人坐上了徐女士的小车,向丹阳进发。在车里,异常兴奋的心情占据着我的心灵!心想,殷庄村五十年以来,真正有了哪些变化?住的那户人家的老房子还在吗……

半小时多的车程,小车从丹阳王府大酒店前经过时,徐女士与我们说,殷庄马上就到,此时我双眼搜索着车窗外的一切,变化真的是很大!五十年前,从我们马元里到吕城,沿着吕城至丹阳的铁路,担着稻草、耓耙、被子,约五六十斤重的担子,步行约四个半小时到了丹阳,从丹阳城区经过,到郊外的殷庄,殷庄在丹阳城区的东南方,当年,觉得距离城区,远远的泥土小道有好几里地,怎么现在宽宽的马路与建筑,已连接到了殷庄?见此情景,正在深忆感叹时,徐女士的车在马路左侧的岔道口,缓缓地行驶中停了一下,手指着刻有殷庄两字的一大石块说,殷庄到了。真的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五十年前全是大片农田,数百上千亩的庄稼地,今天怎么变成了城市模样?马路宽阔,建筑林立,商户临街!眼前的一切,应验了徐女士的“殷庄变化很大”一说。

小车从左边岔道口,向南的道路开进约一分钟的时间,到达了殷庄村,车停在空旷处,我们走向村中的通道,平整洁净的水泥路连接着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二层三层的村民住宅楼鳞次栉比,殷庄村的旧貌真的变成了新颜!走着走着,正想要找位老人聊聊时,见有三位老年人在自己的家门口说事,遂到其中一位年龄较大的老人跟前,请问老师傅,这是殷庄村吗?老人说是。我说我们是吕城来的,那年开挖香草河,就住在你们村,然后接着问老人,几十年前开挖香草河时,你们村住了很多人吧!老人嗯了一声,说他家住的也是吕城人。

接受我问访的老人姓陈,已七十六岁,当年开香草河时,他二十六岁。他们村虽名叫殷庄,但只有一户人家姓殷,村上人大都姓陈,殷庄的姓氏来历是一个历史之谜!

殷庄村在开挖香草河的当年,总人口有一千多人,两百多户数,四个生产队,丹阳境内有四个生产队的村落很少。那年整个吕城公社的民工一千多人,有可能全是住在殷庄村上的。

我与老人交流中,与我随行的葛华云先生,在我没注意时,特地多角度地为我们摄下了几张瞬间!感谢葛先生很细心!为我留下这一珍贵的瞬间!

当日上午,在殷庄村与老人交流告辞后,在东西长约数百米的村子里,努力地找寻着五十年前的记忆,每到一老平屋处,从房前转到屋后,从屋后转到房前,认真仔细地观望,像不像我住过的一家?村子里的老平屋已寥寥无几,基本没人居住,宛如遗存的“古迹”,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有的已残墙断壁,它的主人很可能早已在繁华的都市生活,成了城里人。

在村中只要有老屋的地方,绝不遗留一处。看了几处后,走到了一幢三间一体的老屋前,我停下了脚步,宛如发现了“新大陆”,对跟在身后的几位说,这老房子很像我们当年住的一家,目光从东一间移到西一间,从西再移向东,从屋面到地面,从下面看到上面,大脑里反反复复地在搜索着远去的记忆!

当年我生产队安排了八位民工,四位青年,那年,我十九岁,年轻民工之一,另四位是壮年。我们八人居住在这东一间,屋内是泥土地面很潮湿,每人带两捆稻草,打的地铺。烧饭的灶头砌在西一间对面的小屋内。

每天早晨六时整,松卜公社广播站的有线广播,通向每家每户,准时开播,一段音乐后,一位年轻女性播音员,用很标准的普通话对全体民工进行广播,音质优美的广播员开始播音时的第一句是:松卜人民公社广播站现开始广播……

这一广播声,实质是叫醒民工的统一“哨声”。每当广播响起时,我还在被窝里做着美梦,爬不起,也得起,因白天在工地很疲劳辛苦,很想再睡睡,统一时间起身,统一时间开饭,统一时间到工地,这三统一,犹如军事化管理。每天早晨六时起,六时半到工地,十一时半午饭,十二时半到工地,下午五时半收工,每天十个小时在工地上。

这三间平屋与早前唯一的区别是,在墙体的上部又加了约一米高红砖墙,当年红砖在农村还未普及,可能是住户主人后来修建的。印象较深的是东山墙旁,一条道路通向大门前,朝村南方向的一条路,这很像是当年的地方,由于“铁将军”把门,答案无法找到,虽周末,左右前后的邻居家也未见到人,如看到人,可过问一下,这户的主人现在何处?对老屋凝视了片刻,虽曾在这老房子里,只住了十多天,但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我略感扫兴地走出村外,怀着愉悦的心情而来,带着小小的遗憾而回!

这次故地重游,目睹了殷庄的巨大变化,回顾了我年轻时难忘的一次人生经历,感谢徐芳芳女士的热心,了却了我的一个夙愿!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