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虽美味 食用需谨慎

本报讯(记者 姜康)春季是吃螺蛳的最佳时节,特别是清明前的螺蛳最为肥美,民间素有“明前螺蛳赛肥鹅”的说法。螺蛳虽美味,但也要注意食用卫生和安全,近日,市民蒋先生就因为吃螺蛳受了不少罪。

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吃螺蛳,尤其是清明前,每年都会买螺蛳。但最近他在一次食用螺蛳后,竟上吐下泻了三天。因实在吃不消,他来到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感染性腹泻。

云阳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蔡楠表示,螺蛳具有清热、利水、明目的功效,但性甘、寒,因此螺蛳虽然鲜美,但也要适量食用,而且螺蛳可能会含有一些寄生虫,如果食用没有熟透、不新鲜的螺蛳,很容易引起胃肠道的感染。

蔡楠介绍,市民在食用螺蛳时,首先要注意螺蛳来源,不要在可能有污染的水域采集、捕捞。尽量去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人工养殖的为佳,不要购买来自未知水域的野生螺蛳。

其次,要注意螺蛳吃法。螺蛳不是每个部分都可以食用。螺蛳的尾巴是它的内脏,寄生虫、重金属大多沉积在这里,因此不能食用,应食用靠近螺口的一块比较硬的具有韧性的肉。螺蛳吃法也颇多,可酱炒、爆炒、水煮,但是无论哪种吃法,烹饪前,最好用清水反复清洗螺体表面,在清水中养上1~2天,使螺体内的泥沙、污物尽可能排净。烹煮时间一般需要20分钟,可以先焯水,然后高温加热炒熟、焖透。不可贪嘴多吃,因为螺蛳主要以水里的微生物、水草嫩枝芽、水底的有机碎屑等为食,相较于其他水产品,螺蛳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更强。过量食用,人体很容易受到伤害。另外,螺蛳蛋白质含量较高,肉性寒,一次吃太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哪些人群不宜吃螺蛳?蔡楠提醒,螺蛳属于寒性食物,凡属脾胃虚寒、腹泻便溏之人忌食,风寒感冒期间忌食,女子行经期间及妇人产后忌食,素有胃寒病者忌食。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