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骏
“之前是淘宝、京东App,现在是公司要求注册的这款App,用我的手机号登录,结果显示的全是别人注册的账号。”近日,市民马先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他所在的公司要求员工下载一款App并注册账号,但他在注册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手机号已经注册过。由于马先生不知道密码,所以既不能进到与其手机号绑定的账号,又无法注册一个新账号。对于马先生来说,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多次,而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就在于他的“二手号码”。
马先生告诉记者,三年前,他购买了一款中国电信的协议机,并办理了一个新的电话号码。“根据购机协议,我得使用中国电信的手机套餐两年时间,才能以比较优惠的价格买到手机。于是,在办理了电信电话卡后,我便陆续将我的银行账号、手机App的绑定手机号由之前的移动电话号码改成电信电话号码。”但让马先生没想到的是,当他在一些App输入电信“新号码”想要注册新账号时,却进入了“旧账号”。马先生意识到,他的“新号码”应该是别人用过的注销掉的“二手号码”。
“进入一些App后,我能清楚地看到手机号原机主留下的信息。”马先生说,“比如在京东商城里,我用手机号登录账号后,发现有不少购物记录,‘购物车’里也有许多商品,其中大多数是婴幼儿商品。”马先生从购物记录推断,手机号原机主可能是一位“宝妈”。“对于手机号原机主来说,这其实是一件挺可怕的事。”马先生说,“当她(他)把手机号注销时,一定不会想到,会留下这么多个人隐私信息。而对于我这个新用户来说,因为这个号码已经注册了账号,我既不能解绑,也不能注册新的账号,真的很麻烦。”马先生以其中一款App举例,“这款App之前就注册过账号了,现在想要登录得输入密码,要找回密码就得填写一些个人信息,在这款App里,找回密码需要之前绑定的银行卡号,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所以我根本没办法登录。”
近年来,和马先生一样有类似遭遇的市民并不少,新买的手机号,登录的却是别人的账号。记者了解到,该情况主要涉及注销手机号的用户和新购买手机号的用户,如果没有妥善处理,有可能注册不了App账号,还有可能出现信息泄露。
据了解,二手手机号又称重启手机号。这些手机号曾经被出售给用户使用,用户销号后,运营商回收了这些手机号。由于新号码数量不足,一些注销的手机号在经过一段“冷冻期”后会被再次出售,而买到这样号码的用户会遇到很多麻烦事。据媒体报道,二手手机号除了不能注册一些App账号,还存在潜在风险,如被发骚扰短信等。而且原机主也有潜在风险,新机主可能通过手机验证码直接登录原机主部分App账号,并可以查看其账号基本信息,包括个人绑定的身份证号、银行卡等隐私信息。
如今,手机号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网络时代的个人身份证明。手机号码虽然能被注销,但这些号码此前在网上的使用痕迹并不能同时被清除。业内人士认为,二手手机号的尴尬,不应该由消费者埋单。相关法律法规早已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用户终止使用互联网信息服务后,应当为用户提供注销服务。但大多数手机应用开发商或担心用户流失,或担心流量下降,对账户注销视而不见。
记者了解到,手机号注销后仍未与App解绑,除了与手机号原机主忘记解绑或注销App账号有关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很多App根本无法注销账号。因为很多App不提供账号注销服务,即便有注销服务,用户注销时也是“困难重重”。记者注意到,很多App账号虽然无法注销,但提供更换绑定手机号的服务。不过,采访时,有市民坦言,更换绑定手机号的逻辑很奇怪,“一些App账号更换绑定要先输入原手机号的短信验证码,但大多数情况是用户已经换了手机号才去更换绑定,没有原手机号,怎么获得验证码呢?”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呢?电信运营商普遍反映,其主要问题在于手机号原用户没有注销或解绑相关应用,对此运营商没有办法解决。电信运营商还表示,这种情况,用户需与第三方企业沟通处理,处置过程中如遇任何问题,他们将给予必要协助。如今,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底线要求,防范“二手号码”风险,还需社会多方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