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万里的生命守护:
市中医院援疆医生“带险”奋战,抢救垂危满族老人

图为陈燕飞医生为患者诊疗现场。 记者 溢真 摄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眭思维)近日,在新疆伊犁维吾尔自治州兵团第四师医院重症医学科,一位年过七旬的满族老人因突发消化道穿孔、感染性休克命悬一线。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中,一位来自丹阳市中医院的援疆医生,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患者是一位当地的满族老人,凌晨四点由救护车被送医时已面色青灰,血压测不出,处于重度休克状态。消化道穿孔导致重症感染,生命体征如同风中残烛,紧急手术是唯一办法。但此时,患者外周血管因严重休克已完全塌陷,无法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这好比救火却没有水源,所有抢救药物都无法快速进入体内。手术的前提,是为它迅速开辟一条“生命通路”。
重任落在了市中医院援疆专家陈燕飞的肩上。时间分秒流逝,患者生存概率正在急剧降低。陈燕飞主任当机立断,为患者进行效率最高的深静脉穿刺。在血管肉眼无法看见、仅能凭手感寻找的极端条件下,尝试了锁骨下静脉,未触及血管,在紧急切换至颈内静脉时意外发生了:在一次进针时,因患者轻微的移动,被污染的针尖瞬间刺破了陈燕飞主任的手套和手指。职业暴露!询问家属,这位老人还是一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然而,他没有一秒犹豫,甚至没有停下手中的操作去看一眼自己的伤口。“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通道必须立刻建立起来,否则一切就晚了。时间就是生命,顾不上了!”事后回忆时,陈燕飞医生这样说道。
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高度集中,陈燕飞以精湛的技术,在最短时间内成功将导管置入颈内中心静脉!瞬间,升压药、抗生素、液体如同援兵般源源不断输入患者体内,稳住了濒临崩溃的循环系统,为手术打开了希望之门。直到确认管路通畅、患者情况稍稳,他才在同事们的催促下离开抢救现场,进行紧急的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后续的抢救工作紧张而有序。凭借这条用担当和风险换来的“生命通道”,麻醉团队得以迅速实施麻醉,外科团队成功为老人实施了穿孔修补术。术后,在ICU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感染关、营养关等一系列考验后,这位历经劫难的满族老人最终奇迹般地康复了。出院时,她和家人紧紧握着医护人员的手,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连声道谢。
“选择来援疆,就是想为这里的百姓做点实事。这次抢救虽然个人承担了风险,但看到一位母亲、一位祖母能重获新生,看到民族团结之花在生命的奇迹中绽放,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陈燕飞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所有援疆医疗工作者的心声。
这场发生在天山脚下的成功救援,每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上演,一次次成功的抢救不仅展现了援疆医疗队高超的医术和应急能力,更闪耀着医者大爱。他们用仁心仁术,在距离家乡万里之遥的土地上,默默守护着每一个珍贵的生命,书写着新时代对口支援的动人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