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江苏徐州的天际线被烟囱割裂,煤灰在街巷织就灰色帷幔。作为亿吨煤城,黑金开采书写了工业的辉煌,却也在大地上留下了400余处采石宕口、42.33万亩采煤塌陷的“生态伤痕”。
当徐州在“退”与“进”的辩证法中,重构城市发展基因,便有了破茧的勇气。治水征程中,管网如细密的脉络在地下延伸,污水处理厂似跳动的心脏净化水流。曾经浑浊的河流重获清澈容颜,碧波间流淌着灵动的诗意,330多种鸟类成为徐州的“常住民”。
山河湖,皆是徐州珍视的珍宝。一处处塌陷地完成蜕变,摇身一变,成了生态公园、农业基地:潘安湖的芦苇荡里,震旦鸦雀用草茎编织家园,昔日疮痍已成鸟儿的剧场;大洞山下的茱萸谷,茂密的树木撑起绿伞,让夏日的蝉鸣都浸在阴凉里;九里湖的栈道蜿蜒入画,把每扇窗户都框成风景画……
详情请见:https://www.cnxz.com.cn/newsDetail?DetailId=197795418789082316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