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垃圾桶的“搬家”与“回迁”

核心提示: “大爷大妈,你们觉得门前那三只垃圾桶是该保留还是撤除呢?”近段时间,因为垃圾桶的设置问题,海会新村2幢楼的居民之间产生了分歧。

a3d09e39befdcd12c83def58401bf14f

图为社区工作人员向相关居民征询意见;

50d70f4f1b7cf8eca0debe9df57e9301

右图为垃圾桶设置意见征询表。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讯 (记者 马骏)“大爷大妈,你们觉得门前那三只垃圾桶是该保留还是撤除呢?”近段时间,因为垃圾桶的设置问题,海会新村2幢楼的居民之间产生了分歧,一些居民的观点相持不下,纷纷来到社区居委会表达各自想法。昨日上午,大定船社区党委副书记杨梦丹和几名社区工作人员走进了海会新村2幢,挨家挨户征询意见。

“海会新村是城区第一批实施‘撤桶并点’,以‘清洁小屋’和垃圾分类亭代替传统散设垃圾桶的小区之一。”杨梦丹介绍说,“因为特殊原因,在‘撤桶并点’一段时间后,小区又陆续恢复了三处单元楼前的垃圾桶。其中,2幢楼前的垃圾桶就是撤走后又恢复的点位之一。”

记者在现场看到,2幢楼下的过道另一侧设置了三只垃圾桶。经历过“搬家”与“回迁”,这处垃圾桶点位的“命运”再次迎来变化。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处点位上原本设置了两只垃圾桶,但容量不够,经常出现满溢的情况,这才增加了一只垃圾桶,结果垃圾桶多了,垃圾也多了,住得近的居民有意见了,这才产生了分歧。

工作人员在2幢楼接连向几户居民征询意见,得到的回复不出意外的大相径庭,有的居民觉得该保留,认为就近方便;有的居民则认为该撤除,觉得异味大、占车位;还有个别老年居民表示不太会使用清洁小屋投放垃圾。

记者注意到,如果2幢楼下撤除垃圾桶,那该楼栋的居民需要去往楼南侧的一处清洁小屋投放垃圾,这段步行距离在几十米至百余米之间,问题是途中得经过一条繁忙的车行道,这让一些老年居民心存忧虑。可一旦保留垃圾桶,相近的住户确实会受到这三只无盖垃圾桶的异味影响。

大定船社区党委书记王海燕表示,海会新村目前有800余户居民,其中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对于这些老年人来说,“撤桶”在带来卫生文明环境的同时,也“撤走”了他们原有的便利。因此,垃圾桶是否该存在,社区方面不可“一刀切”,而应该听取每一位相关居民的意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妥善解决。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少数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和配合才行,这件“小事”做起来并不容易,但必须这样做才行。

记者了解到,“撤桶并点”已在我市绝大多数居民小区推行数年,但施行效果相差甚远。有的小区在经过“撤桶并点”后,居住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不少居民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相反,有的小区却变得比“撤桶并点”之前更糟了,垃圾桶没了,居民便在垃圾桶原位继续丢垃圾,甚至直接往绿化带边一放了之,居民与物业或社区之间不断闹矛盾。从海会新村小区的做法中不难看出,“撤桶并点”不该一撤了之,改变环境应从改变人心开始,而改变人心则需要邻里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居民与物业之间的相互理解。一个老旧小区里几只垃圾桶的“撤”与“设”,背后是难能可贵的民本思想和爱民情怀。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