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印牧欣)记者从诺瞳奕目光学科技(丹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瞳奕目)了解到,该公司历时5年,成功将半导体行业的核心技术——“光刻”引入眼镜制造领域,建成全球首个微纳光刻镜片加工中心,实现镜片制造的跨越式升级。这项技术的突破,不仅打破了国外在高端镜片材料与工艺上的长期封锁,也为传统眼镜产业注入了全新的智能活力。
据了解,依托自主研发的MetaRx纳米光刻技术、XR远像光场技术和AI眼动追踪技术三大核心技术集群,诺瞳奕目构建起“光学设计—材料科学—人工智能”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公司可为全球客户提供从眼科医疗器械模块化研发、智能光学解决方案,到AI数字医疗系统开发的全链条服务,推动视觉健康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恒温恒湿的千级(无尘)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一片厚度仅1毫米的超薄镜片刚刚下线。该公司首席技术官麦克介绍,这种“光学光刻镜片”采用半导体工艺制成,能在保持极薄的同时,实现不同度数镜片的统一厚度,极大提升了镜片的美观度与装配效率。目前,该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量产,标志着我国在高性能个性化镜片定制方面达到新高度。
除了实现工艺创新,诺瞳奕目还自主改造了用于半导体制造的设备,使其适用于眼视光产品制造。这些设备同样具备生产90~100纳米制程芯片的能力,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延展性。
从这里产出的镜片,不仅变得更轻薄、更平整,更实现了“一人一片”的完全个性化定制。每一副镜片都能精准匹配使用者独一无二的瞳孔距离、用眼习惯,甚至能为程序员、设计师等不同职业人群量身优化视觉方案。这意味着,眼镜已不再只是标准化工业产品,而是真正演进为个人专属的智能健康穿戴设备。
“通过自研技术体系,诺瞳奕目实现了对传统车削加工方式的替代,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中国人自主可控的镜片加工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蔡啸谷表示,未来,公司希望将这一高精尖技术通过自有品牌推向全球,服务更广泛的人群。
从“制造”迈向“智造”,丹阳诺瞳奕目以一项跨界之光,照亮了中国眼镜产业的创新之路。未来的眼镜,或将不再只是矫正视力的工具,更成为视觉健康的守护者与数字世界的智能入口。这一创新力量,正从丹阳出发,走向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