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红楼梦》:红菱与桂花糖栗粉糕

■ 刘圆娟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道:袭人打点齐备东西,叫过本处的一个老宋妈妈来,向她说道:“你去好生梳洗了,换了出门的衣裳来,回来打发你给史大姑娘送东西去。”宋妈妈道:“姑娘只管交给我,有话说与我,我收拾了就好一顺去。”袭人听说,便端过两个小摄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鸡头两样鲜果;又揭开那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的新栗粉糕。又说道:“这都是今年咱们这里园里新结的果子,宝二爷送来给姑娘尝尝。再前日姑娘说这玛瑙碟子好,姑娘就留下玩罢。这绢包儿里头是姑娘前日叫我做的活计,姑娘别嫌粗糙,将就着用罢。替二爷问好,替我们请安,就是了。”

说起红菱和鸡头这两样当下流行的新鲜果子,我忍不住想起江南这边生长在水里的特产,小时候我听过一首歌叫《采红菱》,描述的是妙龄少女在水里采菱角的画面,曲调特别活泼可爱,在《红楼梦》里看到红菱,袭人说是自家园子里出产的时鲜货,脑海中不禁浮出一个采菱角的画面:在富贵气象的贾府,有一面湖水,丫鬟们在水中荡舟,穿梭在绿汪汪的菱角丛中,伸出白玉一般娇嫩的小手,掀开叶子,将小巧可爱的菱角采下来,然后洗净装在精致漂亮的器具里,特地送一份给史湘云品尝。这是《红楼梦》中一个看似寻常的细节,却折射出故事蕴含的典型江南风味和大观园丫鬟小姐们玲珑清雅的生活情趣。

除了咱们江南常见的水产红菱和鸡米,袭人还做主送给史湘云一碟子桂花糖蒸的新栗粉糕,这种糕点也是江南特产,用新鲜桂花做成桂花糖,将新鲜栗子磨成粉,用桂花糖蒸熟,可谓是颇具匠心,充分展示出封建社会大户人家精致体面的饮食风尚,也从饮食角度揭示了贾家日常生活的奢靡追求,与日后家族没落、树倒猢狲散的悲剧命运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

《红楼梦》的主题是悲剧,但故事细节处处体现着封建社会上流贵族拥有的繁华与奢侈,这是那个时代朱门酒肉臭的典型案例,那些做法复杂、取材高级的红楼美食也是那个阶层拥有的一种特权。读《红楼梦》品上流美食,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也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红楼美食去拓展见识,去了解封建时代的饮食风俗与背后蕴含的人情世故,甚至可以寻根问源,与流传至今的史料典籍结合在一起,这样博大精深的学问正是时代赋予《红楼梦》的意义与研究价值之一。

正值妙龄的黛玉和才情满腹的红楼女儿们结海棠诗社,吃自家园子里出产的时鲜果子,享用田园特产的桂花糖栗粉糕,“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和“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香”这些或含蓄浑厚或清雅灵动的诗句,赋予了红楼女儿们澎湃的生命力,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光鲜亮丽、明媚动人的女性魅力,正迎合了贾宝玉那句女儿是水做的名言,用一种别开生面的女性审美勾勒出一个时代的悲情与一个大千世界由盛而衰的宿命。

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复刻红楼美食,隔着百年光阴,与性子爽迈的史湘云一同享用桂花糖栗粉糕和红菱,读一读曹公笔下万千烂漫的女性角色与彼此对照的古典诗歌,这也是一种极致的享受,一种精神生活的富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