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自由、零门槛……
“家门口就业”托起幸福温度
图为居民来到“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领取手工活。记者 陈晓玲 王丹 摄
本报记者 陈晓玲 王丹 通讯员 毛淑萍
“新一批手工活物料已送达社区,有需要的居民请到居委会领取。”近日,在兴隆苑社区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正整理企业送来的物料,同时在“兴隆苑社区家门口就业”微信群发布通知。
“这次的手工活需要培训吗?”57岁的居民张女士收到消息后,约十分钟便提着收纳袋走进大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很快掌握了操作要领。“我先领3000个,一周内能完成!”张女士边装物料边告诉记者,“两个月前通过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接触手工活,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取收入,生活充实多了。”
记者在服务站看到,这里设有洽谈办公室和物料仓库。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办公室用于企业对接业务,仓库存放加工物料和成品,“企业送来物料后,我们在微信群发布信息,居民可随时领取。企业技术员和社区党员会提供现场指导,成品由党员上门验收暂存,等待企业统一回收。”而针对行动不便的居民,社区党员提供上门送料、收货服务。
谈及建站初衷,社区党委书记汤妍表示,2024年网格员走访发现,辖区低保户、残疾人和宝妈等群体存在就业需求,而当地企业也有灵活用工需求。为落实《镇江市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社区党委在高新区和云阳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主动作为,于当年下半年,搭建了这一就业服务平台。
自2024年下半年起,社区党委组织党员、网格员开展就业困难人员摸底,建立信息档案。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电子屏等渠道宣传政策,并联合江苏佳琪超细纤维织品有限公司开展技能培训。市人社局就业管理中心、云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劳动社保医保岗也定期在社区开展“就业超市”活动,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这一项目获得了2024年度镇江市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荣誉。截至目前,已经帮助辖区约5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
“在家待业时很焦虑,现在每月能增收千余元。”居民叶女士领取物料时感慨道。“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不仅解决了她的就业难题,更让她找到了人生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