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帅莹
近日,一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一段视频,吐槽在某知名水果店使用团购券购买西瓜,店员却称“使用团购券买到的西瓜不甜”。而在视频引发热议后,该水果店随即发表声明,称“便宜的西瓜不甜”是双方在沟通中产生了误会。
一直以来,团购以低价为卖点,受到很多消费者的追捧。但在团购消费的过程中,不乏消费者遇到个别商家以团购利润低、价格便宜为由,明里暗里地不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商品,甚至还出言嘲讽,这样的购物经历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失望。
前段时间,市民王女士前往一家理发店烫发。在此之前,她特地在手机上查看了该理发店推出的团购活动,看到原价500多元的烫、染二选一项目团购价仅需299元后,随即抢购了一张券。
王女士到店后,理发店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推荐高价位的烫发和护发套餐。为避免“无止尽”的推销,王女士表示,自己购买了团购套餐,也不想增加其他的消费项目。“店员在听到我是团购客户并且坚持不升级套餐后,态度瞬间冷淡了不少,还告诉我团购套餐中的烫发药水是质量较差的,用了很容易损伤发质。”店员看似“善意”的提醒,却让王女士感到很无语,“团购套餐实际支付虽为299元,但上面标注的项目原价是500多元,商家就理应给我使用相应的药水,怎能因为是团购活动,就用质次的药水替代呢?”此外,王女士说,在整个烫发过程中,店员多次离开,优先服务其他办卡或者按照原价支付费用的顾客,团购用户则被尴尬地“晾”在一边,“这次团购消费经历非常糟糕,我似乎有种使用团购就‘低人一等’的感觉。”
据了解,不少市民都遇到过商家区别对待的情况。与非团购用户相比,团购用户在分量、数量、规格上明显遭受了不公平待遇,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与团购内容描述不符等情况。但由于团购项目多是事先付费,使用细则中往往还会注明具体服务内容以店家解释为准,因此,不少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市民眭先生认为,区别对待似乎成了团购消费的“潜规则”,“商家对团购用户区别对待,是既想靠低价促销产品吸引客流,又想通过降低服务标准来减少损失,但此举不仅会让消费者心存不满,也无法真正达到宣传的目的,最终得不偿失。”
走访中,部分商家也表达了自己的“苦衷”。一餐饮店工作人员表示,该店曾遇到团购客户投诉排队时被刻意跳号、购买的商品质量较差等问题,但其实很多时候并非他们故意对团购用户提供“缩水”服务。该工作人员表示,店铺在推出价格便宜的团购活动后,通常会在一段时间集中吸引到不少顾客进店消费,此时工作人员因忙碌可能会疏忽服务细节,就会让顾客误认为自己被区别对待了。
无论是无心之失,还是有心之举,对消费者区别对待,不仅会降低商家的口碑,还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商家在经营过程中,应遵守诚信原则,对团购及非团购客户“一视同仁”。若提供的特价产品或服务存在瑕疵,商家应在团购使用细则中加以说明,而不是通过虚标原价又提供不对等的服务来隐瞒实际情况。而消费者在遇到类似不公平待遇时,可以通过投诉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促进消费市场良性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