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投入使用的汽车翻桶车。记者 王国禹 摄
本报记者 王国禹
从两轮人力板车,到后来的人力三轮车、电动三轮车、三轮自卸车,再到现在的汽车翻桶车……随着垃圾清运车的不断升级,环卫工人不仅节省了体力,而且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获得“丹阳市第三届最美退役军人”“城管局十佳标兵”称号的林晨俊,如今是市城管局佳洁环卫公司西城区分公司经理,在环卫一线工作了20多年的他,见证了城市垃圾清运机械设备的“鸟枪换炮”,从人力到机械化的转变,也见证了一个行业为城市的市容市貌所作出的努力。
“这么多年来,环卫机械设备,尤其是垃圾清运车的变化真的是太大了……”自1998年以来,林晨俊作为一名清运垃圾的环卫工人,一干就是20多年。其间,他从未换过岗,亲身体验了环卫垃圾清运设备的变化。从最早的人力板车,到现在的翻桶车,他对每一种型号的垃圾清运车都操作自如。
“说实话,板车时期收集垃圾最辛苦。”林晨俊告诉记者,那时候,无论是夏日还是寒冬,他都要上楼取垃圾,再放入板车内。板车最大的弊端就是不仅空间小,而且不密闭,因此垃圾不能装得太满,否则就会出现“抛洒滴漏”。尤其到夏天,垃圾容易变馊,路过的人老远就能闻着臭味。
“那时候无论是小区还是街面,设置的都是老式垃圾房,甚至是露天的垃圾投放处,处理垃圾耗时长,从收集垃圾然后送到垃圾中转站,前后需要好几个小时。特别是除夕夜,垃圾量很大,等把垃圾全部清运完,差不多已是凌晨,我等于是在大街上迎接春节。”林晨俊说。
“2004年,为提高工作效率,垃圾清运车更新换代,逐渐替换为电动三轮车。对环卫工人来说,虽然省力了不少,但由于车是敞开式,所以避免不了日晒雨淋。现在我们投入使用的新车,驾驶室内空调、取暖等设施一应俱全,外观洁净环保,清理垃圾实现了自动化,垃圾清运人员省力省心多了。”说到今年刚引进的汽车翻桶车,林晨俊一脸自豪。
林晨俊告诉记者,这种新式垃圾清运车在运载过程中,人们看不到垃圾的一丝踪迹。“过去的板车和电动三轮车,都是加几块挡板就被用来清运垃圾,一旦遮挡不够,在运输过程中就容易‘遗撒滴漏’,造成二次污染。”林晨俊说,而新投入使用的垃圾清运车将所有垃圾密闭起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让环卫工人的工作也变得轻松多了,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