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沈欣)进入梅雨季节后,环境变得闷热潮湿,“黏糊糊”“湿哒哒”的感觉让很多市民倍感不适。对此,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眭冬蕾提醒,梅雨天气要谨防疾病乘虚而入。
由于梅雨季节空气湿度相对较大,人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容易引发“湿邪”,对皮肤、心脑血管和女性妇科等有一定影响。“湿邪分为湿寒和湿热两种,湿寒的人群可通过吃生姜、藿香缓解。”眭冬蕾表示,对于湿热的患者,可用金银花、菊花等泡茶饮用,还可以吃一些西瓜、绿豆、赤小豆、薏米等清热祛湿。
记者了解到,近期到医院治疗感冒、发热的患者不在少数,同时风湿关节炎等患者也陡然增加。前来就诊的市民王楷告诉记者,因为太“贪凉”,自己突然“头疼脑热”感冒了,“梅雨天空气比较潮湿,身上总是黏糊糊的,所以一回家就对着空调吹,当时很舒适,但之后就感冒发热了。”
眭冬蕾说,湿热天气让很多市民倍感不适,其中一些市民会通过快速降温的方式来让身体凉爽,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很不妥。“回到家后,如果感到闷热,可以洗一个热水澡,将身上的汗液冲走,这样会让人感觉凉爽很多。”眭冬蕾说,此外,市民还可以开窗通风,利用自然风给身体降温,或者将空调调至除湿模式,让空气变得干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