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为快递面单立规范
你的快递使用“隐私面单”了吗?
图为快递面单上个人信息情况。记者 帅莹 高静 摄
本报记者 帅莹 高静
前段时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公布了《快递电子运单》和《通用寄递地址编码规则》两项国家标准,明确提出快递电子运单上应避免显示完整的收寄件人姓名、联系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新标准的出现,有望让快递单上个人信息肆意泄露的现象得到制约。那么,我市“隐私面单”推广情况如何?为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以前每次处理快递外包装,最头疼的事就是撕面单。有时候实在撕不下来,只能用笔在快递面单上反复涂抹,将个人信息隐藏掉。”网购达人小朱告诉记者,快递面单上的个人信息十分详细,一旦泄露,不仅容易遭到骚扰电话的轮番“轰炸”,还可能暴露家庭住址,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所以她每次收到快递,都免不了对快递面单进行这样一番操作。近些年来,小朱发现,越来越多的快递面单已经预先进行了“加密”处理,比如将姓名隐去一个汉字,或是用“*”号隐藏了电话号码的4位数字,“有了‘隐私面单’,消费者能够更放心地‘买买买’,安心收寄快递。”
4日下午,在开发区一家快递收发点,记者看到,大部分快递的面单都将个人信息做了不同程度的隐藏处理,有的“隐私面单”将收件人手机号码中间四位以星号或者笑脸符号代替;有的“隐私面单”则保留了收件人手机号码的后四位,姓名却完整显示。除此之外,还有个别快递面单上的个人信息仍全部处于“裸奔”状态,收件人、寄件人的姓名、电话、地址等具体信息清晰可见。
然而,根据新标准,快递电子运单上收寄件人姓名应隐藏1个汉字以上,联系电话应隐藏6位以上,地址应隐藏单元户室号,但是根据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没有快递面单完全“达标”。
据悉,快递面单上的个人信息一直以来都是不法分子眼中的“香饽饽”。利用这些个人信息,不法分子不仅可以倒卖获利,还可以了解到用户的购物记录、经济能力,实现精准诈骗。快递面单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不能仅依赖用户个人“撕拉涂抹”,电商平台、快递企业也应当协同配合,从源头上强化信息安全管理,运用技术手段隐去用户个人信息,阻断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就快递“隐私面单”的问题,记者咨询了我市邮管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介绍,部门非常重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在2022年已开展了邮政快递领域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专项行动,明确要求本地快递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按照“安全可靠、便利服务、上下游贯通”的原则,加大虚拟安全号码、隐私面单、网络身份认证等技术应用,“快递运单相关新标准于今年4月份正式发布,目前还处于过渡期,部门会要求本地快递企业自查自纠,根据新标准优化‘隐私面单’,后续还将进一步开展专项行动,督促各快递企业落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提升信息安全保护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