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了,我们从未忘记!

核心提示: 沿着平坦整洁的柏油路走进司徒镇杏虎村,路边有一幢简朴的红砖小楼,是许杏虎烈士的故居;故居东侧,碧绿水杉环绕下的许杏虎、朱颖烈士纪念馆,庄严肃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白色的纪念碑上格外醒目。

图为改造提升后的许杏虎、朱颖烈士纪念馆。记者 谢超 摄

本报记者 谢超 通讯员 吴伟

沿着平坦整洁的柏油路走进司徒镇杏虎村,路边有一幢简朴的红砖小楼,是许杏虎烈士的故居;故居东侧,碧绿水杉环绕下的许杏虎、朱颖烈士纪念馆,庄严肃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白色的纪念碑上格外醒目。

历经半年多的改造,许杏虎、朱颖烈士纪念馆于今天重新开展。采访拍摄使用的相机,生前佩戴的手表、眼镜,家书、遗物……数十件实物首次展出,让参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许杏虎烈士的生平事迹。

改造提升,为了更好记得

许杏虎、朱颖烈士纪念馆占地6000平方米,由烈士生平事迹展示馆、烈士故居、纪念碑、烈士夫妇合葬墓、广场和绿化组成。展馆内矗立着许杏虎烈士夫妇的雕像,陈设了他们的生平事迹、生前遗物和烈士牺牲后的宣传报道等。

自1999年以来,许杏虎、朱颖烈士纪念馆共接待访客13万余人次,是镇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镇江市委党校红色阵地联盟成员单位、丹阳市红色之旅传统教育指定参观点,入选“江苏省首批100个红色地名”名单,已成为宣传烈士事迹、弘扬烈士精神、传承爱国基因的重要载体。

“这次改造提升,通过丰富的实物、多媒体声像等展示手段,从‘求学寻路’‘英雄故去’‘长留人间’三大板块展示了许杏虎的成长、生活、工作经历,给参观者沉浸式体验。”杏虎村党委书记黄兢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的展陈通过还原搭建许杏虎烈士学生时代的学习场景,烘托勤奋求学氛围;融合声光电,还原被炸毁建筑场景,再现轰炸事件的惨烈与苦痛;融入胶卷元素,结合纱幕和“背影”照片,以投影方式呈现许杏虎烈士的光辉形象……讲解词更接地气,各种空间、场景,雕塑、组图等表现手段的运用也更为丰富。

“我们着力加强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挖掘,做到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都有出处。同时,努力使展览形式设计呈现新的亮点。改变了单一的、线性的叙事方式,以期通过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穿透力,使参观者有所获、有所悟。”黄兢介绍道。

那场悲剧,我们永不会忘

时间虽流逝,我们却从未忘记。

1999年5月8日(贝尔格莱德时间1999年5月7日深夜),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也让国人难以忘记的悲剧。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一时间,举国悲愤。

在纪念馆内,记者在许杏虎从贝尔格莱德发回的战地日记里,看到这样一段话:“短短几天,这里的人民向世界展示了他们向往和平,但决不向武力干涉屈服的坚强性格。”

1998年7月,许杏虎被派往南斯拉夫任贝尔格莱德首席记者,妻子朱颖也一同前往。1999年3月24日,北约轰炸开始,从这天起,许杏虎全天候处于紧急状态,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共发回照片37幅,新闻报道、分析、战地日记等90余篇,约64000余字,其中《多瑙河别为我哭泣》《不屈的歌声》《住手!北约》等文章反响广泛。在北约轰炸南联盟之前数天,许杏虎发回了《离轰炸还有多远》一文,这是我国新闻媒体中对科索沃局势作出准确判断的报道。然而北约的导弹,使他们倒在了血泊之中,永远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逝者已矣,但生者更需警醒和反思。

2009年5月7日,贝尔格莱德市政府在使馆旧址前竖立纪念碑,“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此缅怀罹难烈士。”2016年,使馆旧址上又立起一块来自我国的纪念碑,“缅怀烈士,珍爱和平。谨以此纪念在北约轰炸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烈士。”

翻开纪念馆内厚厚的留言簿,参观者留下了诸多感言——“学党史、忆英烈!许杏虎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向烈士致敬,英雄精神永垂!”“勿忘历史,缅怀英雄,吾辈当自强!”

对于英烈,祖国永远不会忘记,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据悉,每年前来纪念馆悼念许杏虎、朱颖烈士的群众有5000余人,除了本地市民外,还有很多社会各界的参观者从全国各地赶来,大家没有忘记这两位“人民的好记者”。

是的,历史悲剧,不能忘记!那段沉痛历史,跨越时空,为一代又一代人烙下印记。

精神传承,擘画美好未来

许杏虎和朱颖是英雄,应被铭记。也正是为了纪念烈士许杏虎,其故乡高甸村、五龙村、北陵村、丰洛村四村合并为杏虎村。

纪念馆工作人员指着纪念馆中一张迎接烈士骨灰回家的照片告诉记者:“那时候,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全是泥土路,汽车都开不进来。”当年为迎接烈士回家,乡亲们连夜用石子铺了一条路,连接村外。

地处丘陵山区的杏虎村,岗坡地占耕地面积的70%,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时代楷模赵亚夫的帮助下,杏虎村因地制宜种植水蜜桃,带动农民致富。

科技种植让杏虎村水蜜桃名气越来越大。2006年,杏虎村成立了果品专业合作社,后来又注册“杏虎村”商标,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如今,水蜜桃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1500亩,亩均年收入12000元。2022年,杏虎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0万元、人均纯收入2.8万元。

24年光阴流转,烈士纪念馆依旧矗立在那里,但院墙外早已是瓜果飘香。如今,除了1500亩水蜜桃,杏虎村还拥有黄桃500亩、蓝莓500亩,猕猴桃、草莓、葡萄、梨、茶叶等其他农产品1300亩,亩产净利润5000元以上。此外,还有万新西郊蓝莓庄园、隆方生态园等10余家观光休闲综合体,远近闻名的杏虎村果品专业合作社、丹阳市佳吉渔业专业合作社,更是多次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近年来,杏虎村党委将许杏虎、朱颖烈士纪念馆作为党员的学习教育课堂,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激发全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村级治理等主战场上的精气神。“红色资源是宝贵财富,在烈士精神的激励下,我们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大水蜜桃产业、讲好红色故事,力争将杏虎村打造成集绿色生态、红色教育、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特色乡村。”黄兢说。

英雄的故乡,如今正一步一步走向富足;英雄故乡的人民,正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杏虎村的变迁,可以告慰家乡的烈士——许杏虎。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