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建行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蔓延和经济下行双重冲击,不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存在困难。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蔓延和经济下行双重冲击,不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存在困难。丹阳建行贯彻落实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畅通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最后一公里”,助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创业、稳经济增长。

丹阳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帮助它们走出困境、恢复生机,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健全容错安排和风险缓释机制

该行优化完善尽职免责制度,探索简便易行、客观可量化的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和流程,加快构建全流程风控管理体系,改进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对不超出容忍度标准的分支机构,计提效益工资总额时,可不考虑或部分考虑不良贷款造成的利润损失。优先安排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计划,确保应核尽核。用好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重组转化等处置手段,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处置质效。对长账龄不良贷款,争取实现应处置尽处置。积极开展银政保担业务合作。

强化正向激励和评估考核

该行牢固树立服务小微经营理念,优化提升贷款精细化定价水平,完善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机制,加大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幅度,调整优化经济资本占用计量系数,加大对小微业务的倾斜支持力度。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内嵌到内部定价和传导相关环节,统筹考虑小微市场主体资质、经营状况、担保方式、贷款期限等情况,提高精细化定价水平。改进完善差异化绩效考核机制,加强政策效果评估运用。

做好资金保障和渠道建设

该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充分运用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的资金,将新增信贷资源优先投向小微企业。继续做好延期贷款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质量监测,密切关注延期贷款到期情况和信贷资产质量变化。持续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拓宽多元化信贷资金来源渠道,增强小微金融专业化服务能力,增强小微金融专业化服务能力,常态化开展多层次融资对接。

推动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

该行健全分层分类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作用,合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风险评估方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拓宽小微客户覆盖面。聚焦行业、区域资源搭建数字化获客渠道,拓展小微金融服务生态场景,提升批量获客能力和业务集约运营水平。加快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丰富特色化金融产品,针对小微企业生命周期、所属行业、交易场景和融资需求等特点,持续推进信贷产品创新,合理设置贷款期限,优化贷款流程,继续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满足小微企业灵活用款需求。运用续贷、年审制等方式,丰富中长期贷款产品供给。依托核心企业,优化对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积极开展应收账款、预付款、存货、仓单等权利和动产质押融资业务。发挥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供应链票据平台、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拓宽抵质押物范围,便利小微企业融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困难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