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的“虾黄”到底能不能吃?
医生建议:小龙虾的头部最好不要食用
本报讯(记者 姜康)随着夏季来临,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相信不少人在吃小龙虾时,都会嗍一嗍虾头里美味的“虾黄”,认为它和蟹黄一样是能食用的。然而,近日,“小龙虾的‘虾黄’是肝胰脏”这一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也引发了市民的关注。
有市民表示,吃小龙虾不嗍一下虾头里的“虾黄”,感觉是没有灵魂的,“我觉得,‘虾黄’应该是和蟹黄一样的,都可以吃,而且应该很有营养。”不过,也有少数市民表示,在吃小龙虾时,不仅不吃虾头,而且也不吃“虾黄”。“因为我觉得虾头里有很多寄生虫,所以一般虾头我都是直接扔掉的。”一位市民说道。
那么,小龙虾的“虾黄”到底能不能吃?记者咨询了云阳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蔡楠。蔡医生告诉记者,“虾黄”即虾头部位黄色的物质,属于小龙虾的消化腺,里面包括小龙虾的肝脏和胰脏,可能会富集重金属或携带一些寄生虫,而且小龙虾头部的虾腮,也容易吸附重金属,“因此,我建议大家最好不要食用小龙虾的头部。”
此外,虽然小龙虾蛋白质含量丰富,但食用过量会引起消化不良,而且小龙虾烹饪时常重油重辣,过量食用也会增加胃肠负担。那如何健康食用小龙虾?蔡医生建议,每餐食用量不宜超过500g;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食用量宜减半;患有肾病及痛风的患者应谨慎控制摄入量,最好不吃;过敏体质的人群最好对小龙虾敬而远之,“虽然小龙虾深受大家喜爱,但并非人人适合吃,我们一般建议有过敏体质、皮肤疾病、呼吸疾病、痛风的人,尽量少吃或不吃小龙虾。另外,食用小龙虾时一定要确保彻底煮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