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洗衣液瓶造型的奶茶在网络走红,引发热议,不少人认为,这种造型的奶茶会误导孩子,存在一定的隐患——
“新意至上”不可取,设计创新应有底线
图为网络走红的“洗衣液”奶茶。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近两年,饮品店的类型或者饮品类型不断出新,大街上各式饮品店随处可见。面对激烈竞争,一些奶茶店开始在口味、品种上玩花样。最近,一种可以喝的洗衣液瓶造型的奶茶走进不少人的视野。由于其包装既有新意又好玩,符合年轻人猎奇的心理,这样的营销模式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记者发现,一些年轻人还在网上分享了试喝测评。除此之外,电商平台也来了一波跟风。在某网购平台,甚至有商家做起代购,一份超大杯“洗衣液奶茶”售价38元,还需另付邮费,不过月销为0。
对于这款突然热销的奶茶,有网友认为,不是所有的新意都值得提倡,创新也要有底线,因为这种奶茶的容器外形酷似洗衣液,有可能会误导孩子误食真的洗衣液;还有网友觉得,设计没有标准,但是有道德底线;更有网友担心孩子还没有判断力的时候,会觉得洗衣液是好喝的。
“我们这里目前虽然没有这种‘洗衣液奶茶’出售,但类似这种充满争议的‘创意产品’却也存在。”市民姜先生平时经常点外卖,他告诉记者,一些如炸鸡、烧烤类的外卖,商家一般会随包装配送一次性手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一次性手套的外包装变得与安全套十分相似。”姜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这种一次性手套的“特殊”外包装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少数随外卖一起到来的一次性手套外包装上甚至还有涉及“性暗示”的露骨字眼。
随后,姜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一些被他扔在抽屉里的一次性手套和湿纸巾。记者注意到,这些一次性手套和湿纸巾的外包装均与安全套包装十分相似,上面还用较大的字体写着“撩妹的套路”等低俗不雅的内容,而包装上的物品说明则仅用小字写在了包装袋的下方,至于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内容则并没有标注。
一些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创意的设计总会让人眼前一亮,但并非所有的创意都能够让人接受,所以产品设计绝不是只看新意,还得有道德底线。
“我在网上看到了那款‘洗衣液奶茶’,可能因为我是一位年轻母亲,看到这种造型的奶茶,我还是挺担心的。如果创意可以肆无忌惮,那之后会不会有‘农药瓶奶茶’?这样真的好吗?”市民孙女士对于这类创意产品感到担忧,“其实,这样的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有一些的。最近是龙虾季,我经常和朋友、同事一起在外卖平台上点小龙虾。有时候随外卖一起送来的一次性手套是被装在那些有‘创意’的包装袋里的。”孙女士表示,这些包装袋上经常能看到“骚年约吗”“该出手时请戴套”“我是套套”等内容,“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这些低俗不雅的内容,真的合适吗?”不过,在采访中,也有一些市民对此不以为意,认为这样的包装也就是博人一笑而已,不必深究。
业内人士表示,不管是“洗衣液奶茶”还是在包装袋上“恶搞”,这些所谓的“创新设计”都是不值得提倡的。以“洗衣液奶茶”来说,这种外包装按约定俗成是装洗衣液的日用品,如果这种创意大规模应用,很可能造成恶性事件的发生。而被“恶搞”的一次性手套外包装,如果属实,是典型的广告宣传违法行为。生产厂家是第一责任人,从商品生产到包装广告,涉嫌刻意而为,目的是为了迎合部分消费者的低级趣味,从而提高销量。业内人士呼吁广大商家,在创新设计时,应该“守规矩”、守底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