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谷送进拿着自己种植的西瓜。记者 吴琪 陈珊珊 摄
本报记者 吴琪 陈珊珊
眼下正是本地西瓜上市的时候。在位于珥陵镇积庆村后洪自然村的百亩西瓜种植基地内,一个个采摘下来的麒麟西瓜正被装车送往市场销售。看着眼前一派丰收的景象,西瓜种植户谷送进的脸上写满了喜悦。
“我种西瓜已经有13个年头了。”今年60岁的谷送进是浙江温州人。2014年,经朋友介绍,他带着多年种瓜经验来到丹阳,并承包了40亩地做起了他的“西瓜致富梦”。然而,种西瓜的头一年,他就遭到当头一棒。
“2014年4月27日傍晚,当时天快黑了,我突然听见外面狂风乱作,紧接着就下起了冰雹,我心想大事不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谷送进仍记忆犹新。他说,那场冰雹下了半个多小时,当他第二天走进西瓜地里时,100多个西瓜大棚有的被风刮倒,有的被冰雹打穿,一个个幼小的西瓜暴露在棚外,一幅惨败的景象。由于还没来得及买保险,这些损失都只能由谷送进自己承担。
“第一年就遭遇冰雹,确实让我很受打击,当时也有朋友叫我换地方,说四川那边没有风、没有雪,适合种西瓜,但是我没有去。”谷送进说,虽然出师不利,但做事情难免会遇挫折,他并不是轻言放弃的人,他对丹阳这片土地有信心,他的“西瓜致富梦”一定会实现。于是,谷送进重新请来工人、买来材料,对西瓜大棚进行了翻修,由于补救及时,除去各项成本,第一年,他的西瓜地仅收益十多万元。
“每年天气最热的时候,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夏天瓜棚内的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种西瓜挣的是辛苦钱。”谷送进黝黑的皮肤似乎在诉说着多年来种瓜的艰辛。他告诉记者,西瓜种植有育苗、移栽、分叉、对花几个过程,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想要种出又大又甜的西瓜,除了天气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田间管理,“大棚内的积水要及时排掉,那些卖相不好的幼瓜要及时摘除,要做好病虫害防治……”说起十多年的种瓜心得,谷送进侃侃而谈。
谷送进告诉记者,西瓜上市后,采摘期会从五月一直持续到十月。其间,全家人白天在地里劳作,晚上就睡在地里。由于天气热、蚊虫多,他的小儿子曾一度因为吃不了这个苦想要“辞职”回老家,但被他及时劝阻了。“各行各业都不容易,种西瓜虽然辛苦,但至少我们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而且我相信我们的汗水定能换来满意回报。”谷送进说道。
本着吃苦耐劳和稳扎稳打的精神,如今,谷送进家的西瓜种植面积已逐步扩展到90多亩地,而今年春季雨水少、光照足,西瓜的个头和甜度都得到了保证。另外由于疫情原因,外地西瓜难进入本地市场,因此,5月4日,谷送进的本地西瓜一经上市,售价就达到了1.75元/公斤,比往年同期上涨了0.5元~0.75元/公斤。“现在镇江其他地区的也到我这里来买西瓜,每天采的西瓜都不够卖!”谷送进笑着说,现在每天的采摘量只有四五万斤,等到西瓜大量上市时,一天就可以采到六七万斤,“按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今年我每亩地的收益或许能突破一万元,我的‘西瓜致富梦’也将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