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下“糖衣”,能否“劝退”电子烟爱好者?

本报记者 马骏

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产品、不含烟碱的电子烟产品不得进入市场销售……5月1日,《电子烟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新政策的实施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近年来,电子烟实体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一些商场和大街小巷,凭借着“戒烟神器”“健康无害”“时尚个性”“口味众多”等概念,受到不少市民的追捧,甚至成为年轻人眼中的“潮玩”新贵。其中,各类“甜味”烟弹也是让其备受青睐的一大原因。

“我喜欢的味道不卖了,我就不抽了。”水果味电子烟爱好者小王告诉记者,原本烟瘾比较小的他最近打算戒电子烟了,“没有水果味,电子烟对我来说也就没有吸引力了。”在接触电子烟之初,小王就被各种味道的电子烟烟弹所吸引,“我觉得,和香烟的味道相比,电子烟的味道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容易让人上瘾。如果电子烟和香烟是一个味道,那还有什么吸引力可言?”

近日,记者走访部分电子烟专卖店,发现不少电子烟店里,水果、饮料、茶类风味烟弹仍层出不穷,更有盲盒烟弹销售。“5月1日之后,这些水果、饮料等口味的烟弹就要下架了,现在买的人很多,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在位于城区的一家电子烟专卖店里,店员告诉记者,“电子烟‘禁甜’并非是商家的营销噱头,事实上,这段时间以来,已经有不少水果口味的烟弹缺货了。”

相比线下实体店,社交平台的卖家对电子烟“禁甜”的规定更为敏感。市民刘先生从两年前开始尝试电子烟,他告诉记者,大概从上个月开始,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就有电子烟卖家制造缺货和涨价的氛围,比如“大家在‘五一’前能买尽量买,等到‘五一’过后,想买也买不到了。”“囤货吧,目前的情况是国内库存再有1至2个月将彻底清空,现在所有品牌工厂产品已经停产了……”

刘先生认为,电子烟之所以受到年轻人追捧,很大原因就在于其口味和传统卷烟不同,通过添加香精、烟油等成分,许多品牌推出了诸如白桃味、西瓜味、柠檬味、可乐味等多款烟弹,用以吸引众多追求新潮的年轻人。在刘先生看来,相关政策的出台剥掉了电子烟的“糖衣”,或将劝退一批“果味爱好”的电子烟消费者。

记者了解到,电子烟被禁止线上销售已有三年多时间,但仍有商家铤而走险,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售卖电子烟烟具和烟弹。商家的做法是要求消费者确定需要购买的烟弹种类和数量,并称表面上是卖电子烟包装,但最后收到的货是烟弹。诸如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在许多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都有发生。大部分电商都不会询问消费者年龄,只是一味催促下单。当消费者表示自己是未成年人,想要购买烟杆和烟弹,电商往往会表示没有问题,还承诺会私密发货,快递包装上不会看到电子烟等字眼。此外,在线下专柜购买电子烟时,很多出售者并没有提醒消费者出示身份证等有效信息,这就意味着,未成年人同样可以在线上线下购买到电子烟。

业内人士指出,电子烟不仅无助于戒烟,许多“甜味”烟弹的存在还可能形成“入门效应”,使本不吸烟的人产生尼古丁依赖进而成为吸烟者,而青少年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应实行购买者奖励举报机制,让出售者和购买者之间形成博弈关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非烟草味电子烟的流通。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