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里的醉时光

核心提示: 对于中年人群体来说,童年印象最深的怀旧载体莫过于小人书(连环画)了吧?

■钱国宏

对于中年人群体来说,童年印象最深的怀旧载体莫过于小人书(连环画)了吧?我就是一个小人书迷,我的书房对联“相看两不厌,只有小人书”,道出了我业余生活的两桩秘密:一是痴迷小人书收藏,二是醉心于藏品的赏析。

我的小人书藏龄已近40年!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农村书店少得可怜,只在代销店、合作社的柜台一角代售一些小人书。当时的我,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与大人到大队的代销店、合作社买些日用品,可以趁机看一看柜台里的小人书。花花绿绿、薄薄厚厚、装帧精美的小人书静静地躺在玻璃柜台里,一片一片的,馋得我两眼冒火!家里没有闲钱给我买小人书看,所以,去一趟代销店就是对我心灵上的一次折磨!哪个小朋友家里买了小人书,我闻讯就一口气跑到他家,死皮赖脸地跟人家玩,目的只有一个:看一眼小人书!为了买小人书,我捡过废品、刨过中草药、养过兔子……11岁那年我割了一暑假的白柳条,双手撸出了道道血口子,换回了3.6元钱。我留下2块钱作学杂费,剩下的1.6元钱,我步行60华里去县城的新华书店全都买了小人书。当我抱着12本崭新的小人书耀武扬威地进村时,脚下一软,一头扎在草垛里……那一次我创下了两个纪录:全村第一个步行往返于县城的少年;全村第一个自己挣钱买小人书的少年!

多年来,我因爱而藏,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收藏了数万册各种开本、题材、品相的小人书,装了满满三大书柜。我收藏小人书,源于三个原因:一是缅怀流逝的岁月。童年时看小人书的那些日子,成为我一生中最怀恋的时光和最温馨的记忆。二是市场升值。近年来小人书收藏市场全线飘红,价格居高不下,升值空间巨大。三是传承文化。小人书虽是儿童读物,但却是由成年人创作的,一本小书包容了大千世界,世间冷暖、人情世故、生灵百态、古今中外……其中包罗万象的文化元素等待我们去开掘、消化和传承。

闲暇时,我最大的享受就是随手翻开小人书,以一颗孩童的心、远离功利地去欣赏、品味,那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美育的熏陶,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泛泛浏览,则有“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深意,《三打白骨精》的明快,《小刀会》的洗练,《杨志卖刀》的细腻,《红岩》的庄重………都令我深深叹服;细细咀嚼,则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妙处。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怒捣大成殿》画面细腻缜密,战旗、武器、服饰、战场、建筑、市井,再现了明朝的社会生活,恰是一部明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广东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的《出航之前》,开本大气,封面采用版画形式,新颖别致,封三印有两则毛主席语录,是小人书收藏谱系中珍贵的“语录本”。该书再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南国人民的生活情状。1958年版24开本的《西厢记》,人物构图精巧,美感突出,堪称精品中的上品;1955年的30开本的《哪吒闹海》,色彩明快,用笔讲究;1958年版25开本的《三岔口》,墨色淡浓得宜,画面生动自然,极富动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一套《水浒》,百态纷呈,气势浩大,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不忍释卷。此外,像辽宁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黄海哨兵》、辽宁美术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望日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董宣》等,工细艳丽,质感强烈,画面丰富饱满而层次分明,细细品来,心中总会生出诸多感慨,也深深陶醉于绘画艺术所酿造的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坐拥书城,徜徉于小人书的世界里,目睹之,手抚之,心系之,仿佛置身于百花丛中,遍览人间春色,心中油然生出“清风徐来,春色无边”的欣喜之情,诚如金圣叹所云:“不亦快哉”!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