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里来了一群“骗子”……

核心提示: 24日,在我市实验幼儿园操场上,当孩子们正在快乐游戏时,一个由家长志愿者扮演的“骗子”来到了孩子们中间。很快,几个孩子被“骗子”成功地带到了校门外。这是该幼儿园开展的“防骗防拐”活动中的一个场景。

图为家长扮演的“骗子”用手机诱惑幼儿。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24日,在我市实验幼儿园操场上,当孩子们正在快乐游戏时,一个由家长志愿者扮演的“骗子”来到了孩子们中间。“骗子”自称是幼儿园老师,需要孩子们帮忙去校门口拍一张照片,之后可以得到一个小礼物。很快,几个孩子被“骗子”成功地带到了校门外。这是该幼儿园开展的“防骗防拐”活动中的一个场景。

儿童失踪、被诱拐事件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孩子的安全关系到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幸福,也是幼儿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连日来,我市一些幼儿园陆续开展“防拐防骗”活动,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这个玩具可好玩了,你们想玩的话就跟我走吧。”“这个棒棒糖可好吃了,跟我走,我就给你们买好多好多棒棒糖。”“你们看,这个手机游戏好玩吧?跟我走,我就给你们玩……”26日上午,位于西环路的好孩子幼儿园也开展了一场“拐骗”演练。家长友情出演的“骗子”纷纷进入各班,各显神通,运用的“骗术”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利用糖果、玩具诱惑孩子,有的利用手机引诱孩子跟着他走,还有的使出浑身招数先陪伴孩子玩耍,亲近孩子,再等待合适的时机把孩子“骗走”……短短几分钟,一些幼儿便跟着“骗子”走了。

“我们班大部分小朋友防范意识还是挺强的,知道不能随便跟着陌生人走、不能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有的幼儿警惕性很高,不仅对陌生人不予理睬,还会提醒身边的好朋友不能跟着陌生人离开。”该园一位小班老师说,“在这次活动中,有两三个孩子在面对‘骗子’诱惑时,已经心动了,但就在他们打算跟着‘骗子’离开时,班上几个小朋友叫住了他们,提醒他们不要走。这几个小朋友不仅有防骗意识,还很有责任心,让我觉得很欣慰。”

演练结束后,老师对孩子们进行了情绪安抚,也给孩子们讲解了防拐骗的相关知识,希望孩子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对陌生人保持戒备心,不要轻易上当。同时提醒小朋友,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在没有经过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坚决不能跟他们走。老师还告诉孩子们,虽然这次的“坏人”是家长假扮的,但在我们的身边也会出现真正的人贩子,人贩子并不都是凶神恶煞的,他们表面上对你很好,其实就想骗你跟他们走。

“近年来,‘防骗防拐’教育已是幼儿园安全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这是为了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一位幼儿园老师说,“我们一般会邀请家长志愿者来扮演‘骗子’,这样做也是一种家校共育,让家长们引起重视,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能让家长时刻绷紧心中的安全弦。”

>>>小贴士

儿童防拐,“预防针”要早打。面对人贩子层出不穷的作案

手段,做好以下几点是关键:

1.带不能行走的孩子出门,应把孩子抱在胸前,最好用专门的婴儿背带将孩子绑在身上;孩子能够自行走路时,家长更要小心看护,尤其在人群拥挤的地方,切忌孩子离开视线范围。

2.家长不要把孩子交给任何陌生人看管,尤其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场所,谨防人贩子乘机作案。

3.从小训练孩子牢记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和电话号码,或学校地址等信息,教会孩子独自拨打电话;告诉孩子在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与父母走失时,不要惊慌哭泣,不要轻信陌生的“好心人”;教孩子辨识警察、军人、保安等“穿制服”人员的外观标识和特征,养成向他们求助、求救的意识。

4.给孩子佩戴一些有特征或能反映身份信息的物品,教育孩子一旦被陌生人强行带走要留下线索;通过讲述拐卖儿童案例或防拐防骗故事,让孩子在生活中提高警惕,牢记防骗常识。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