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郡玉 通讯员 单工轩
“近3万斤青虾,清明前若是卖不出去,很有可能就死在塘口了。”看着眼前丰收的塘口,延陵镇行宫青虾养殖协会会长马明却愈发惆怅,“协会一百多位成员上万亩塘口的青虾面临压塘滞销,只能继续喂养管理,损失将越来越大。”
长期以来,马明和协会的养殖户将青虾运到常州凌家塘市场,一点不愁卖。然而,一周前因为疫情,养殖户的青虾被迫“滞留”,这让大家心急如焚。在马明的塘口,记者看到,经统一标准化改造后的连片青虾池塘内,碧波荡漾,生态宜人,场内道路、用电和进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记者了解到,40多岁的马明不仅是行宫青虾养殖协会会长,也是丹阳市劳模,从事青虾养殖已十多年,其水产家庭农场曾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目前,马明共承包塘口300多亩,青虾亩均产量在200斤左右。
据悉,行宫村地处茅山老区,具有水面养殖的良好生态优势。近年来,行宫村告别了过去粗放式的青虾养殖经营模式,推行健康养殖、生态养殖,科技化、标准化改造的养殖基地已成为这里渔业生产的亮点,形成了集春秋两季青虾养殖和自繁、自育、自销青虾苗为特色的养殖模式,成品青虾主要销往常州凌家塘市场,虾苗则专门有经纪人到塘口收购,每年有2万多斤青虾苗可供市场,青虾养殖户亩均养殖效益达3000元左右。镇村要通过小小青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拓宽老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小康路,却没想到受疫情影响,青虾销量严重受挫。
“希望企业、单位、社区等能集体采购青虾,减少养殖户损失。”马明表示,如果有爱心人士愿意伸出援手,可拨打电话18796056866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