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园,我们来守护!”

核心提示: 慈善义工团队服务活动记录簿——这是戴丽华走到哪都习惯随身带着的一本册子。

新一轮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为了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连日来,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主动投入到防疫工作中,戴丽华和她所在的手拉手义工社便是其中之一,她们心中有一个信念——

“我们的家园,我们来守护!”

图为戴丽华(右)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通讯员 李淑君

慈善义工团队服务活动记录簿——这是戴丽华走到哪都习惯随身带着的一本册子。作为云阳街道手拉手义工社的负责人,她将义工社平时开展的活动一一记录在这本册子里。翻开册子,今年3月上旬,义工社开展的活动大多比较平常,慰问老人、妇女节活动、环保行……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也不算多,每次仅有七八人。然而,在3月15日这天,记录簿的一页上写满了志愿者的信息……

“3月14日晚上,我收到了云阳街道物管办相关负责人发来的微信消息,询问我是否能组织一些志愿者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一直关注国内疫情的戴丽华感觉到,接下来估计是要“打一场硬仗”了。戴丽华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下来,随即开始联系志愿者。一个小时后,她就联系到了30多位志愿者。但在后续与该负责人的沟通中,戴丽华发现,志愿者人数远远不够。

“时间紧、任务重,当时的情况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可以说是多多益善。”于是,戴丽华一边按照上级要求部署人员,一边招募更多的志愿者。在此后一周左右的时间里,手拉手义工社自主招募了500多位志愿者配合华南新村社区、云阳桥社区、朝阳新村社区、大定船社区、凤凰新村社区等多个社区开展了“敲门行动”、核酸检测等,为这座城市的防疫工作贡献着他们的力量。

作为义工社的负责人,戴丽华最近连续好几天的睡眠时间都很少。“从14日到现在,我每天晚上都是十一二点才睡,凌晨三四点就自然醒了。”戴丽华说,“我们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医护人员、学校老师、办公室文员、全职太太、工人、农民……根据不同的人具备的不同能力,我需要分配合适的志愿工作,争取让志愿者发挥他们的长处,贡献最大的力量。”戴丽华告诉记者,那一个个天未亮的凌晨,她就一个人坐在床上,拿着笔和本子,思来想去,无法再入眠。

这些天,戴丽华辗转于志愿者们坚守的各个工作站点,一些小感动、小温暖常常让戴丽华眼眶泛红。“在某小区的一次拟封闭行动中,行动从当天上午7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虽然气温低,还下着雨,但是我们的志愿者依旧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任务。有的志愿者因为手脚僵硬,甚至握不住体温计。”戴丽华说,“还有一位志愿者,不久前刚刚遭遇了家庭的重大变故,可她却在前两天主动发信息给我,询问我是否能安排她参加志愿工作……”说到这里,戴丽华忍不住流下泪来。

21日傍晚,一场瓢泼大雨不期而至。正在巡查各个执勤岗位的戴丽华用手机拍摄下了手拉手义工社志愿者冒雨工作的场景,当天晚上,她将这些照片配上《孤勇者》这首歌曲,制作了一段短视频。“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歌词贴切,可戴丽华和她的同伴知道,战斗在防疫一线的她们并不孤单。

“我们有一个近500人的微信群,这几天,大家会把各自工作的场景拍照后发到群里,更多的时候是我在巡查的过程中拍照。大家在微信群里互相加油鼓劲,互相嘱咐注意安全,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戴丽华说,除了志愿者相互之间的鼓劲,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乃至社区的普通居民也常常会给予他们各种各样的小温暖和小感动,让他们感受到了这份志愿工作的意义所在。

“我们中的一位优秀志愿者为这几天的工作写了一个小结,让我很有感触。在参加了志愿工作后,这位志愿者真切地感受到,在一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值得尊敬,上门排查、物资发放、信息统计、测温、消毒,他们用心完成每一项工作。这让她想起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戴丽华说,“我们志愿者的愿望是打造一个个安全、健康、幸福的社区环境,并且守护它。看着那些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冲锋陷阵,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我们的家园,我们来守护!”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