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往事

核心提示: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我站在田头,那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稻穗沉甸甸地弯下了腰,感觉又是一个丰收年,一种喜悦盈满心头。寒风习习,凉意阵阵,此情此景,使我想起了五十年前的一次支农往事。

龚连生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我站在田头,那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稻穗沉甸甸地弯下了腰,感觉又是一个丰收年,一种喜悦盈满心头。寒风习习,凉意阵阵,此情此景,使我想起了五十年前的一次支农往事。

1968年9月下旬,丹阳县革命委员会召开三级干部大会,动员部署开展秋收秋种,要求抢时间保质量完成任务,并动员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生产。会后,公检法军管会积极响应,立即抽调5名干部,组成支农小组,由我带队去行宫公社参加劳动。翌日下午12时半,我们自带行李铺盖到南门码头坐轮船,花了三个小时到达行宫码头,上岸后又步行2公里到达行宫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张自忠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派汤荣富同志陪同到旧县大队,当即安排我们在第二生产队劳动,住宿在该队仓库,在小学食堂吃饭。

第二天早饭后,为了解生产队的基本情况,我们分别与社员交流,得知该队有30多户,劳动力有50余名,土地150余亩,秋收秋种任务十分繁重。对此,当天晚上我们便召开了生产队队委会干部会议,会上由队长布置秋收秋种任务,并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将已收割的早稻稻谷,按每人30斤分给各家各户,解决吃饱饭的问题;其次,召开动员大会,讲明秋收秋种的重要性,全体劳力集中精力参加劳动;再次,队委会干部带头参加劳动,发挥表率作用。

由于社员都分到了稻谷,解决了吃饭问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该队的秋收秋种任务顺利完成。

支农期间,我们与社员共同劳动,增加了感情,学到了农业技术。

割稻是一项技术活,行宫地区收割用的是锯齿短柄镰刀,干活时需要蹬腿弯腰,一手执刀一手抓稻,很是吃力,一天下来,腰酸腿痛,甚至迈不开步。种麦时由有经验的老农民撒下种子,然后用竹柄锄头碎土、平整、理沟才能完成,两只手臂十分酸痛,但是没有一个叫苦叫累。

经过20多天的支农劳动,我们与社员们一起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任务,既锻炼了身体,又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我们回城时,生产队还用大红纸给我们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谢意。

随着国家发展,科技进步,现代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秋收秋种省时省力。传统的锄头镰刀已成过去。这次支农虽已过去50多年,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