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烟火 万家灯火 万家红火

周竹生

“双减”背景下,国家政策大力规范,教育部门强力推进,学校加班加点补课肯定是不识时务,顶风作案。补习机构节假日开设第二学校第二课堂肯定是不再可能,成为历史。

咬咬牙减下来的宝贵时间用来干啥?课外活动,这是专用名词,劳技活动,这是曾用名词,实践活动,这是创新名词,顽皮活动,这是我造名词。

小学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顽皮的年龄,顽皮是天性,顽皮是本性,顽皮的学生没有了顽皮的时间、顽皮的项目、顽皮的活动,想顽皮而不得,不顽皮而规矩,那他们的童年少年就缺少了一点铁的锤打钢的淬火,童年少年金色的成色就只有18K达不到24K,人生屈服强度指标也就不能达标。

所以当我看到《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14日报道小学生和消防员打雪仗,觉得这才是学生的顽皮,顽皮的学生。消防车停在小学门口,赶上小学生课外活动,小学生看见消防员就隔着铁栅栏向他们扔雪球,消防员为了不让孩子们扫兴便开始“反击”。双方越打越起劲,越玩越嗨,打得不亦乐乎。

更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在界牌中心小学家政大教室里看到的一幕。磨豆浆、煮豆浆,做蛋挞、烤鸡翅、做水果色拉、炒小菜……香气扑鼻,笑声阵阵。学生们穿梭于洗菜池、配菜台、灶台之间,哗啦哗啦的洗菜声,咔嚓咔嚓的切菜声,噼里啪啦的炒菜声,吧唧吧唧的美食声,伴着欢声笑语,奏响了一曲欢快的锅碗瓢盆协奏曲。小学生在这里能动手,能动嘴,有得玩,有得吃,个个开心。

家政课从吃字入手,以动手为目的,吸引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参加,培养实践能力,教会简单的烹饪手艺。小学生毕业后每人学会两三样烹饪的本领,能自己烧饭炒菜做点心,“自食其吃”,也能给父母亲烧上一顿简单的饭菜。

这就是劳动,这就是实践,这就是锻炼,这就是走向生活,这就是走向人生。为什么我有这样的感慨?因为我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中看到我们培育的人不仅有要才气秀气朝气锐气神气,不仅要有书生气,还要有烟火气,这才是全面发展的人,这才是完整的人。

食人间烟火,就是顺应自然,传承传统,赓续文化,而不是离经叛道,背道而驰,否则我们的衣食住行对自然的适应性将在年轻一代身上被逆反。

比如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会变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夏天睡觉盖被子打空调会变成度夏新常态。

比如喝冷饮、喝奶茶、不喝茶,点外卖、吃火锅、吃烧烤,不吃饭、不买菜、不烧饭、不洗碗、不整理、不打理,不食人间烟火。

看看在大街小巷24小时穿梭来往的快递小哥和送外卖的小哥,再看看每一所大学里每一个学生每日每年的下单数量,就可以发现这个趋势是如何在改变着年轻人的生活方法。外卖一头干掉菜市场,一头干掉厨房间可能是危言耸听,但绝不是无中生有。

厨房面积在缩小,功能在“阑尾”化。把油烟机、煤气灶、大铁锅、小炒锅、大蒸锅、小焐锅这样的灶具炊具通通从厨房间里清理出去,不要了,反正小年轻又不开伙,即便想开伙也不会。不但厨房设备闲置,就是厨房也是闲置。未来会不会用一台自动炒菜机替代集成灶具?或者买一个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做厨师?未来每家每户的厨房会不会被取消,厨房这个名词会不会从家装中渐行渐远,直至消失?难说,因为在这个以加速度变化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厨房没有,吃饭问题如何解决?今后的房子必须安装吊车。外卖小哥到楼下,楼上垂下一根绳索,绳上一个锁扣,解开锁扣,系上塑料袋,楼上卷轮滚动,绳子上拉,进入窗户,沿着房间天花板,进入卧室,到了床前自动下垂,不用下床,触手可及,开盒吃饭。最后饭盒装入塑料袋,原路返回,丢弃楼下。这不是说笑话,也不是说胡话,因为在这千变外化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炊烟三两人家住,炊烟深巷听缫茧,柳影人家起炊烟。炊烟不是诗人的浪漫和想象,是人间的烟火,是生活的味道。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有味道的生活。

“双减”之下,增添一点学生身上的生活的烟火气,让万家烟火,万家灯火,万家红火伴随下一代,让他们成为懂生活会生活的生活人。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