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逝者病历骗捐:网络众筹审核要重时效

核心提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捐赠求助信息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出现,也吸引了不少慈善人士慷慨解囊。

罗志华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捐赠求助信息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出现,也吸引了不少慈善人士慷慨解囊。然而,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借助网络捐助众筹平台实施诈骗。近日,广东省破获了行业首例假借死者身份筹款诈骗案。“人都已经火化了,竟然还以死者的名义在医疗救助筹款平台上不断更新住院信息,诈骗捐款。花着用死人‘挣’来的钱,良心怎么过得去?”办案民警说。

首先要看到,网络众筹平台在这起案件的发现和侦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年2月,某大病众筹平台收到这个筹款申请之后,发现异常申请材料中证明人为“0”等问题,在核对过程中,又陆续接到关于此申请的5个线上举报,称申请筹款的病人早在2018年就已经去世,该平台于是选择报案。可以看出,该平台不仅防范意识较高,而且审核流程也颇为规范。

从曝光再自查,到自查发现问题后再曝光,是网络众筹平台审核能力的一次提升。并且,在该起案件当中,值得称道的除了审核能力提升之外,还有一系列规范的处理。比如,通过“先行赔付”处理机制,将骗来的善款原路退还给捐助人。类似的机制,为网络捐助众筹所急需。各方面的机制健全了,网络捐助众筹的发展,就会加速步入正轨。

肯定之余,也要反思。在这家平台发现猫腻之前,已有几家平台通过了审核,且多达6万元的善款已被转走。假借死者身份骗捐,不仅事件奇葩,而且漏洞很多,诈骗手段也很不高明,仅是通过自学电脑PS软件,涂改病历上的有关个人信息和日期,做假如此拙劣却审核不出,审核能力之差可见一斑。此外,诈骗所得钱款被用于个人消费以及偿还高利贷,一分钱都没有用于诊疗,善款的使用缺乏必要跟踪。假如不存在这些短板,骗子也不会轻易得逞。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凸显了事后补救的重要性,但这句话不适用于网络捐助众筹。这是因为,一起通过假病历骗捐的事件,将伤害一大片人的爱心。并且,伤害的轻重并不取决于资金的多少,一个仅是捐出了一两元钱的人,同样会感到如鲠在喉,慈善的声誉已经受损,这不是事后所能迅速补救的。让每一起众筹从一开始就真实可信,表达爱心就不再有顾虑。

因此,网络捐助众筹审核既要有发现骗捐等问题的能力,也要重视时效性。审核要尽量前置,在众筹发起之前就要完成审核,切忌出现质疑才去反查,或者边众筹边发现问题。并且,审核切莫重形式、轻内容,重材料审查、轻实地考查,该到医院核对时,就决不省力,该采用人工审核时,决不依赖智能设备。此外,审核更要形成合力,与医院实现信息联通、善款走专户途径等,都是提升审核能力、确保善款安全的有效办法。尽早运用这些综合举措,方能让类似骗捐没有迈出第一步的机会。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