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路漫漫,母女“接力”传承非遗

核心提示: 方美珑是我市乱针绣界涌现出的佼佼者,师从吕凤子长子吕去疾,其创立的工作室入选“江苏省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

本报记者 萧也平 魏郡玉

起源于民国时期丹阳正则女校的乱针绣,是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名绣”,在艺术界享有盛誉。在乱针绣的发展过程中,众多名家用美轮美奂的作品,彰显了乱针绣的独特魅力,传播了地方特色文化。

传承人:方美珑是我市乱针绣界涌现出的佼佼者,师从吕凤子长子吕去疾,其创立的工作室入选“江苏省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40多年来,她立足丹阳深厚的文化土壤,并善于走出丹阳,参加重要赛事,开拓艺术品市场,逐渐把影响力传播到北京、山东、浙江等地,让更多人喜欢上了丹阳乱针绣。

发展者:陈赛姣是方美珑的女儿,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她,从小就在绣房中帮大人穿针引线,在耳濡目染中学习着乱针绣的技法,15岁便能独自完成一幅绣品的创作,可以说,乱针绣贯穿了她30年的人生。

 

2016年,马相伯文化研究会在我市成立,在当天的成立大会上,方美珑向复旦大学捐赠了精心创作的马相伯像。“马相伯先生是我们丹阳人民的骄傲,作为丹阳乱针绣的第三代传人,能用乱针绣的形式再现先生的懿范、向先生致敬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方美珑高兴地说道。

 

受母亲的影响,陈赛姣从小对美术和刺绣很感兴趣,后为了“接班”当中医的父亲,大学阶段选择了学医。为了培养乱针绣传人,考虑到女儿的兴趣后,方美珑动员女儿毕业后“弃医从艺”,跟她学乱针绣,并送其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女儿不负所望,小小年纪已在乱针绣界崭露头角,屡屡斩获国内重要奖项。回到丹阳,陈赛姣愈发认识到了艺术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给小孩子们上课、教授他们传统工艺便成了她的责任和兴趣所在。

 

方美珑属于大器晚成的名家,她潜心钻研乱针绣四十多年,早年默默无闻、蓄势待发,一朝成名便势头强劲、一鸣惊人,在全国工艺美术界声名鹊起,成了获奖“专业户”。多年来,方美珑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注重培养乱针绣传人,她的工作室从文化绿洲搬迁到吾悦广场后,便在工作室中开设培训班,并前往镇江及我市学校教学……她对记者说,乱针绣是丹阳的骄傲,她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弘扬下去。

方美珑作品展示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