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亲生儿女 胜似亲生儿女】我市二代义工接力服务老人

核心提示: 近日,一群身穿蓝色马甲的“义二代”们,利用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服务失独老人。通过服务,让不少“义二代”们感叹,“虽然辛苦,但收获很大,寻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乐善

通讯员 正娥 摄

本报讯(记者 裕隆 通讯员 何正娥)“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是齐梁义工社的义工,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帮助老人是件非常快乐的事,体会到了义工的价值。”近日,一群身穿蓝色马甲的“义二代”们,利用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服务失独老人。通过服务,让不少“义二代”们感叹,“虽然辛苦,但收获很大,寻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10多位“义二代”在暑期实践中,亲身体会到了父母做义工的意义。今年21岁的徐云祥是一名即将升入大三的小伙子。他说,能够成为一名义工,是受妈妈的影响。“她经常去帮助别人,每次回来,都会和我分享做义工的一些感受,给我看做义工时的照片。”近期一段时间,小徐随妈妈来到位于水关路92岁失独老人家中。开始,在与老人交流时,因为陌生,略显羞涩,气氛尴尬。在妈妈的引导下,小徐渐渐与老人熟络了起来,打开了话匣子。之后,又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做一些家务活。“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平时也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在妈妈带我来参加义工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需求,父母做义工的意义。”小徐感慨,虽然没有经验,但每次活动,他都尽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力争做好每一件事。每年的寒暑假,只要有时间,他就随父母参加义工活动。几年来的实践活动,让他懂得了奉献,懂得了感恩,收获了幸福。同时,义工活动更使他思想成熟了很多,理解了天下父母慈祥心,知道了生活的不易、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了孝顺父母。

就读于第五中学的张甘恒利用寒暑假时间,主动与妈妈参加志愿活动。张甘恒说:“今年7月份,我和义工社的叔叔阿姨们以及其他子女,一起来到访仙东洋桥村93岁失独老人徐夕娥家中,了解到了老人独居多年,平时孤单寂寞,生活中常常不便。”妈妈告诉我,对于这类老人,就是让他们愿意接受外人,但这也是最难的。老人不愿意说话,千万别强求,尤其是涉及个人隐私的。经常与老人谈谈心,帮老人主动做些事,陪她说说话,让老人能感受到温暖就成功了。

通过几次短暂的义工服务,多位“义二代”向记者说,许多失独老人很孤独,为了排解他们精神上的空虚,需要热情“走”进他们心中,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慰藉。那些失去独生子女的老人,看到他们这些生龙活虎的年轻人,仿佛是自己的儿女回来了,让沉寂的屋内又充满了生机。这些“义二代”,看到老人获得快乐,而自己因此也变得快乐。小张认为,其实在为老人做每一件事,都能带着一份发自内心的关爱,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收获一份感恩。通过参与服务活动,“义二代”们了解了父母平时放弃休息时间,参加志愿活动。虽然只是做了一些家务活,但对那些失独老人来说意义不同。他们表示,以后有机会,还会继续参加义工活动。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