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2019】三双棉鞋背后的特殊母女情

核心提示: 去年天气还未转冷,家住海会新村的“棉鞋奶奶”蒋网网就给“女儿”打去了电话,让她来拿新做好的三双棉鞋。

本报记者 陈晓玲 通讯员 张洋

o_1dtg6jsbprvq1u1p9ns1eg910kpe

图为蒋网网给何正娥一家三口做的三双棉鞋。

o_1dtg6jsbphgrebd15261b6566d

图为蒋网网给何正娥儿子以及未来的儿媳妇、孙子、孙女准备的手工鞋,还特地放上了喜庆的云片糕。

记者 陈晓玲 摄

去年天气还未转冷,家住海会新村的“棉鞋奶奶”蒋网网就给“女儿”打去了电话,让她来拿新做好的三双棉鞋。电话中,蒋网网并没有告诉“女儿”,这是她决定不再做鞋子后,一针一线耗时几个月做出来的,因为担心“女儿”会责怪她。对于这个毫无血缘关系却多年如一日关心陪伴她的“女儿”,身体有缺陷又孤单一人的蒋网网心里有太多的感谢,只能以自己唯一还拿得出手的东西去回报。这三双棉鞋,蒋网网做得比以往更加仔细,更加用心。

今年71岁的蒋网网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从小身体就不好,两岁时得了脑膜炎,治愈后虽然大脑没有受影响,但身体却留下了缺陷:比别人长得矮,走路一瘸一拐,背上还有个“大包”,从小就遭受着别人异样的眼光。加上之后的种种原因,蒋网网一直没有成家,至今独自一人生活。

虽然经受磨难,但因为有着身边人的帮助,有时尽管只是点滴,也足以让蒋网网满怀感恩之心乐观地生活下去。蒋网网17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也因为着急生了病,之后,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就全压到了她身上。当时住在上海姑妈家的奶奶为了帮她减轻负担,会做一些鞋子寄回来,但大多数时候上半年寄的到下半年才能收到,鞋子也不合脚了。无奈之下,蒋网网只能“依葫芦画瓢”,照着奶奶做的鞋自己动手做。

虽说那时候算是被逼无奈,但之后蒋网网却感谢当年那个决定学做鞋子的自己,因为她还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去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那就是她亲手做的鞋。

“没有什么可以回报别人,我会做鞋,可以给他们每人做一双鞋!”退休前,蒋网网工作一闲下来就是做鞋,对于帮助她的人,从夏天的布拖鞋到冬天的老棉鞋,她全包了;退休后,她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做鞋上。做的鞋多了,需要的材料就多,邻里们就会主动送些给她,她又会做鞋子送给邻里,家里水电需要维修时打电话找社区工作人员帮忙,她也会送鞋子给他们。

由于住在五楼,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蒋网网能下楼走走的日子越来越少,一个人待在家里,除了吃饭睡觉,她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做鞋上,想着以后少不了麻烦别人,她便开始做鞋先囤积着。

2016年年初的一天早上,一位中年女子敲开了蒋网网家的门。这位中年女子就是之后蒋网网口中提到的“女儿”——何正娥,我市中医院的一位普通护士,也是齐梁义工社的义工。四年来,她们相处得越来越好,就像一家人一样。何正娥和其他义工逢年过节的嘘寒问暖、定时的看望和陪伴、生日时的长寿面、晴好天气的出游、头疼脑热的随叫随到……让蒋网网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独自生活的她对一切都有了新的期盼。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蒋网网一直记在心中的一句话。只要是给予她点滴帮助的好心人,蒋网网都心怀感恩,总会想着办法去回报人家,更何况是四年如一日陪伴和照顾她的何正娥。

对于“女儿”何正娥,蒋网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义工社组织老人出游的时候,蒋网网会特地为何正娥准备瓜子、桔子等,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塞进她的口袋里,就连走路的时候都会不停地叮嘱,就怕何正娥摔跤;听说何正娥的儿子上大学了,虽然手有些抖不太听使唤了,蒋网网还是为他做了四季的鞋子,甚至连何正娥未来的儿媳妇和孙子、孙女的鞋子都提前准备好了,还特地让邻居买了红色包装的云片糕放在一起……

“我自己的父母都去世了,虽然和蒋妈妈才相处了短短四年的时间,我不能说改变了她的生活,但我知道,我的生活已经不一样了,多了一个人唠叨的感觉很不错。”一说起蒋网网,何正娥便打开了话匣子,说的最多的就是“温暖,可爱,我要向她学习……”

2019年,蒋网网的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了,做鞋子对她来说,渐渐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此外,由于做鞋子需要各种布料、鞋底等,而这些东西现在都是熟悉的人送给她的,也为了不再麻烦别人,蒋网网决定不再做鞋子了,“之前就有邻居让我帮她刚出生的孙女做几双虎头棉鞋,那个工序更复杂,我有心无力推却了,还有很多人说花钱买我做的鞋子,我告诉他们如果我能做,不要钱送给他们,但现在我无法长时间站,也无法长时间坐,手不怎么听使唤,眼睛也看不清楚了。”

推却了别人的一再邀约,身体是主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蒋网网想为“女儿”一家最后再做三双棉鞋。这三双棉鞋,从炎热的夏季一直做到了微凉的秋季,从花样的选择,再到一针一线,蒋网网花了比平时更多的心思和精力。

当何正娥来到蒋妈妈家中,看到桌上摆着的三双漂亮棉鞋时,尽管嘴里说着责怪的话,但眼里却已经有泪光在闪烁……

说起和蒋妈妈相处的这四年,何正娥坦言,做义工之初,原本是想着去温暖别人,没想到现在自己的生活竟不知不觉也多了几分温暖,“和蒋妈妈一样的那些老人们,教会了我如何乐观地工作和生活,对于走上公益这条路,我唯有感激。”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