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蔡金芳:种植规模跟着效益走

核心提示: 陵口镇种植大户蔡金芳的300多亩水稻田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收割工作,现下正在忙着给即将播种的小麦进行拌种。

本报讯(记者 魏郡玉 通讯员 戴耀春)当前秋收秋种在即,田间稻穗颗粒饱满,大部分早播水稻更是已经开镰收割。农时要抢,种粮最忙。陵口镇种植大户蔡金芳的300多亩水稻田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收割工作,现下正在忙着给即将播种的小麦进行拌种。

52岁的蔡金芳是陵口镇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虽然他最初从事的职业并不是农业,而是陵口镇特色产业——皮鞋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但如今,农业却成为了他和妻子两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03年的时候,偶然听村委提起村上有10亩的荒地无人耕种,荒着实在可惜,我想自己也是农民出身,为什么不承包过来耕种呢?”就这样,蔡金芳扛起锄头,走向田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就是当时蔡金芳的劳作状态了,接触农业,接触水稻和小麦的种植后,蔡金芳才发现一切都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只有不断地付出汗水和精力,土地才能回报同等的收获。产量低、用药不匀、销路困境……当时作为种植“新手”的他也吃了不少的苦头。

十几年前的农业回报率还是可观的,渐渐地,10亩地的产量已经不够卖了,于是蔡金芳每年都会多承包几十亩田,但即使是种植效益好的时候,他也没有撒网式的承包土地。一口吃不成大胖子,他对于扩张种植面积的态度从来都是积极而又保守的。

2013年,蔡金芳承包的土地达到了600多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蔡金芳开始陆续修建厂房、购置农业机械,“机械代替人工也是农业发展的趋势,我的家庭农场就我和妻子两人,农忙时会请几个工人,购买机械后,人工成本大大降低了,也更加省时省力了。”在蔡金芳的金穗家庭农场库房里可以看到,插秧机、植保机、烘干机、拖拉机……各式各样的农业机械一台台整齐地停放着。

2015年,蔡金芳还引进了自动化碾米设备,完成了从农田种植到市场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是在这一年,蔡金芳开始在网上销售大米,他告诉记者:“网上虽然销量不高,差不多只能卖到一万斤,但是网上可以卖到6元/斤,利润颇丰。而在本地销售,价格只有每斤2元多。”蔡金芳有100亩的稻鸭共作田和70亩的稻鱼共作田,这些优质稻米都十分受消费者欢迎。

“从事农业种植以来,大规模化种植是我的发展目标,那时候总想着田亩数越多越好,产量越高越好。”可2018年水稻价格的低迷形势让他果断地舍弃了300亩的种植面积,今年只留下了300多亩来种植水稻。谈到去年的销售形势,蔡金芳深深叹了口气:“去年下半年,稻谷的价格只能卖到9毛多,加上人工、农药肥料成本不断上涨,平均一年下来,一亩地只有200多元的利润。”十几年的种植经验让蔡金芳明白:种植规模不是越大越好,适度才是最好的。

割完水稻,蔡金芳又开始谋划起了下一茬种植:“空出休耕田块,其他田块种冬小麦没问题。”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