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热衷“邪修生活”,你怎么看?

本报记者 贺丽华

近期,一股名为“邪修生活”的风潮在网络中迅速流行,许多网友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分享各种看似“邪门”却实用的生活技巧,内容涵盖做饭、家务等多个领域。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年轻人纷纷效仿,将其视为一种幽默、创新的生活方式。然而,在风靡的同时,风险也并存着,一些尝试者甚至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对此,专家提醒,模仿要理性,切记严守安全底线。

据了解,“邪修生活”并非字面意义上的邪恶修行,而是网络流行语,代指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看似“歪门邪道”却简单高效的生活技巧。这些方法往往以低成本、高创意为特点,例如,用几角钱一双的劳保手套擦木百叶窗帘、塑料袋加洗洁精高效去油等,这些内容在抖音上以短视频形式传播,标签#邪修生活#的播放量非常可观,点赞、收藏数高的达50万+。

记者走访了解到,这些“邪修技巧”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今年28岁的市民孙女士就学到了不少烹饪上的妙招。“自从结婚,我就自己做饭了,之前一直觉得很麻烦,要耗费一两个小时,但最近在网上学到了‘邪修做饭’,变得很轻松,省时又省力,我甚至有些爱上做饭了。”孙女士拿出手机,打开抖音App后,记者看到她收藏了诸多关于“邪修做饭”的视频。“有些不好用的我已经删除了,留下的都是我亲测好用的技巧。就拿‘炒青菜’来说,以前我总是做不好,不仅油溅得到处都是,最后炒出来也是软塌塌的,‘邪修’就只需要冷锅放入青菜,撒点蒜末和油,然后盖盖中火焖3分钟,最后再放点生抽搅拌下,出锅后的口感就是脆脆的,非常好吃。”孙女士说,“邪修做饭”倡导用非常规方法简化烹饪流程,简直就是“懒人福音”,“最近我又收藏了一个在电饭煲里用果粒橙做红烧排骨的方法,只需事先把材料统统倒进去,然后开启一键煮饭模式就可以等着出锅了,看评论都说好吃,打算尝试一下。”

在生活其他方面,像家务、日常小妙招等,“邪修”技巧同样层出不穷。例如一名主播发布的“牙膏修复车漆划痕”视频走红:将牙膏挤在划痕处,然后用海绵擦反复擦拭,据称能去掉细微划痕。尽管业内人士提醒该方法可能对釉面造成损害,但许多网友仍尝试并分享效果。还有主播分享“万物可当手机支架”:鲨鱼夹上竖一支笔、一次性纸杯剪下底部开两个口、取下湿纸巾的塑料开关盖贴在手机背面等,皆可临时充当支架观看视频。

采访时,不少市民认为这些技巧“充满智慧,让生活变得有趣”,但也有市民因盲目模仿而受害。市民王先生就向记者反映,他听信了一位主播所谓的“治疗甲沟炎妙招”——在指甲中间剪一个“v”形缺口,声称这样就能让两侧指甲往中间长。结果他照做后,已经一年多未发作的甲沟炎立刻就复发了,出现红肿疼痛,病情反而更加严重。“当时觉得方法很新奇,感觉也有些道理,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以后再也不轻信这些‘邪招’了。”王先生后悔地说,事后他去医院就诊,医生称任何涉及医疗、健康和安全的方法,都必须遵循科学,“医生说甲沟炎需要专业诊断和无菌操作,自行用‘土方’处理极易导致感染加重,甚至引发败血症,现在想来依旧后怕。”

对于“邪修生活”的流行,有专家表示,实为有趣与风险并存,“虽然其展现了网友在数字时代的创造力与幽默感,但它也是一面双面镜。当创新的乐趣与真实的风险并存时,如何辨别、如何选择,成了每个参与者必须学习的课题。追求便利与趣味固然无可厚非,但绝不能以牺牲健康和安全为代价,要理性模仿,严守安全底线。”此外,平台和内容创作者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可能引发风险的内容,应进行明确标注和风险提示。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