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工作人员在存储仓搬运药品。 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讯 (记者 马骏)近段时间,我市流感感染人数持续增多,各大药店抗感冒、治流感药品的销量激增。昨日,记者走访市区几家药店,了解到我市流感类治疗用药供应稳定。不过,医生提醒,如有高热、咳嗽、胸闷气短等疑似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再按医嘱针对性用药,切勿擅自使用特效药来预防或治疗。
记者从多家药店获悉,进入11月,随着流感感染人数增多,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病毒药物的销量明显上涨。“进入流感季,感冒药、咳嗽药等多类药品的销售量是平时的几倍,有些药品隔两天就要进货。”一家药店的店员在受访时说道。
在另一家药店,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药品,货架上摆放着种类及数量不少的抗流感病毒药、消炎药、感冒药、退烧药。“目前药品储备还算充足,不用担心。”该药店工作人员说。
在心连心药店总部的存储仓,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将各类药品打包发送至全市各门店,其中,感冒药、抗流感病毒药占比较大。“这段时间,从各门店药品的销售数据不难看出,流感已经进入上升期,预计在12月初将达到一个高峰。”该药企负责人匡明芳介绍说,“目前,我们的药品储备量充足,消费者较为关心的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病毒药品的售价也与去年同期持平,没有出现明显波动。”
据了解,由于有抗病毒作用,很多人将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奉为流感“神药”,因此在家里囤了不少。对此,医生指出,这种做法不可取,要防止滥用或误用药品。医生表示,并不是所有的感冒发烧都是流感病毒引起的,目前正在流行的还有普通感冒、诺如等多种病毒,而奥司他韦对普通感冒、细菌感染、除流感外的其他病毒无效,吃了不仅没用,还会带来掩盖病因、副作用、加重病情等隐患。
医生表示,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勿自行服用或擅自增减药量。如产生39℃以上高热、咳嗽、胸闷气短等症状,须及早到医院就诊,尽快明确感染类型,按医嘱接受针对性用药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在预防上,接种流感疫苗是主要措施之一,抗病毒药物无法替代疫苗。
医生提醒广大市民,预防的关键还在于做好个人防护,注意日常营养。在流感流行季,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尤其是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等特殊人群,非必要不去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外出尽量戴口罩。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坚持健康生活饮食规律,睡眠充足,增强体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