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热浪涌 民生暖意浓

核心提示: 初冬时节寒意渐深,高新区却处处奔涌着发展的热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车辆穿梭,规上企业车间内智能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舞动,一股“决胜四季度”的奋进气息扑面而来。

发展热浪涌 民生暖意浓

高新区谱写追“高”逐“新”精彩篇章

本报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

初冬时节寒意渐深,高新区却处处奔涌着发展的热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车辆穿梭,规上企业车间内智能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舞动,一股“决胜四季度”的奋进气息扑面而来。

在这片创新热土上,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正迎来发展的“加速期”。作为脑科学领域的领军企业,慧创医疗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超100通道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成功打破国外垄断,产品已进驻宣武医院、清华大学等千余家顶尖机构。“去年产值突破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订单同比增长20%,销售额已达6000万元。”公司副总经理邬林通表示,企业持续推出光电一体设备、“郁金香”系列穿戴式设备等新品,科研版上市后广受好评。

面对脑机接口这片新蓝海,慧创医疗正全力推进磁刺激产品、光电一体化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预计明年投产;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近红外光脑功能治疗仪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与此同时,近红外光学脑机接口诊疗装备全球研发生产总部项目正加快建设,建成后将为脑机接口核心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提供坚实载体。

“慧创医疗的蓬勃发展,是高新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聚焦做大做强脑健康、低空经济和AR/VR三大未来产业重点发力,其中,脑健康领域以慧创为龙头,已引进念通科技、欣理科技、枫铧医疗、纳实科技等脑健康项目,并与宣武医院合作,成立认知障碍专科联盟丹阳中心;低空经济方面,依托北航骐骥空天、南航翼动智航、深圳启天锤等科技公司前沿技术,产业集群雏形初显;AR/VR方面,新引进的班度科技裸眼3D设备项目,将为我市眼镜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项目引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包括慧创近红外光学脑机接口诊疗装备全球研发生产总部项目在内,高新区今年共排定26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158.9亿元,均在有序建设中。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高新区新建项目数与项目总投资额同比增长30%、34.5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46亿元,同比上浮2.87%,其中制造业投资更是表现亮眼,完成11.84亿元,同比上浮105.91%,创下近五年最佳成绩。目前,高新区“2+1”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0.1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5.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6.8%、59.1%,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日益完善。

产业发展画卷磅礴展开,民生幸福图景同步绘就。走进位于华南路和健民路交叉口的丹昇邻里中心一楼的农贸市场,只见内部宽敞明亮,地面干净整洁,果蔬、肉类、水产等区域划分清晰、种类丰富,各个摊位前都聚集着前来采购的居民。“走出家门,步行5分钟就能到菜市场,再也不用跑远路买菜,方便又省心。”中南悦园小区居民吴须保道出了众多周边居民的心声。

作为全市首个新加坡模式社区服务项目,丹昇邻里中心旨在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生活服务。该项目用地面积约10.64亩,总建筑面积约1.89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的结构,汇聚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社区服务等多项功能。其中,位于一层的农贸市场于今年8月投入运营后,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与获得感。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于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初心。”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高新区坚定不移办实事、增福祉,扎实写好民生改善新答卷。在生态保护上坚守底线,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肌理;在社会保障上织密网络,通过“万善云阳-温暖常在”等系列行动实现对重点人群的精准帮扶与暖心关怀;在公共服务上提质增效,围绕教育、医疗等“急难愁盼”,持续回应群众多层次需求。同时,大力推动文体繁荣,不仅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更着力打造“村BA”等特色品牌赛事,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决战四季度的号角已然吹响。从创新前沿到项目工地,从企业车间到民生街区,高新区正以奋进之姿、实干之风,全力冲刺年度目标,谱写追“高”逐“新”的精彩篇章。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