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面瘫就诊迎高峰

核心提示: 近日,我市多家医院迎来面瘫就诊高峰,单个专科门诊接待病患10~20人。医生提醒,近期气温骤降,因受风受寒、熬夜劳累等因素引发的周围性面瘫病例明显增多,日常要注意防范。

气温骤降,面瘫就诊迎高峰

医生提醒,务必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同时减少面部直接受冷风刺激

a56e70cad212a3db2ef5a32021b1c551

图为刘怡在给患者做面部治疗。 记者 韩笑 摄

本报讯 (记者 韩笑)近日,我市多家医院迎来面瘫就诊高峰,单个专科门诊接待病患10~20人。医生提醒,近期气温骤降,因受风受寒、熬夜劳累等因素引发的周围性面瘫病例明显增多,日常要注意防范。

下午时分,记者在市中医院面瘫专科门诊看到,尽管已错开上午的就诊高峰,诊室内仍有不少患者正在接受针灸治疗,部分患者结束针灸后还需进行面部拔罐。市民朱女士便是其中之一。

朱女士与丈夫共同经营夜宵生意,长期保持熬夜的作息习惯。近期气温骤降,夜间风力较大,前几日她一觉醒来后突然发现自己出现了面瘫症状。“当时嘴一下子就歪了,口水都不受控制,半边脸也麻得没有知觉。”回忆起发病时的情景,朱女士仍心有余悸。发现异常后,她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就诊,现在每天下午都准时来这间诊室“报到”。“现在感觉已经稍微好转了,肯定会听医生的话,积极配合治疗。”朱女士说。

为朱女士做治疗的主治中医师刘怡介绍,近期气温突然下降,他们科室的接诊量明显增加,每日接诊病患通常在10到20人之间,其中新增面瘫患者占比约一半。

据悉,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在临床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丧失为主要表现。而面瘫又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二者在病因、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面均存在差异。中枢性面瘫一般是由脑血管疾病引发,而当下就诊较高的是周围性的面瘫,也就是面神经的炎症,其发病原因多为受凉、吹风或者是病毒感染,近期的寒冷天气正是重要诱因。

针对面瘫的治疗,刘怡强调及时就医的重要性,并详细讲解了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患者一旦出现症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我们会根据发病时间制定治疗计划,一般发病15天内为急性期,需口服西药和中药,可有效控制炎症发展;发病3到5天后开始进行针灸治疗,促进神经恢复;进入恢复期后,治疗以针灸为主;到了后遗症期,则需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调整治疗方案。”

随着冬季来临,气温将持续走低。刘怡提醒广大市民,务必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预防感冒,避免抵抗力下降,同时减少面部直接受冷风刺激,从源头降低面瘫的发病风险。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