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用网络烂梗,咋防?

核心提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与应用,网络成当代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娱乐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张口“红温”闭口“老六”

孩子频用网络烂梗,咋防?

本报讯 (记者 姜康)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与应用,网络成当代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娱乐和交流的重要渠道。然而,网友世界也并非一片净土,一些不良的网络现象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是现下十分流行的“段子和乱梗”,更是无时无刻不在荼毒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666”“我红温了”……这些在网络平台流行的“梗言梗语”,如今正频繁出现在中小学生的学习交流、作业写作中。看似无伤大雅的玩笑话,却悄然侵蚀着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价值观养成,引发学校、家长和专家的普遍担忧。

近日,我市一小学任课老师就遇到了尴尬的课堂场景:提问时一个学生答“慌得一批”,全班瞬间哄堂大笑,好好的教学节奏全被打乱。“更让人操心的是,孩子们记这些梗比记知识点还牢。”该任课老师表示,班里一开始只有一两个孩子这么说,后来大家跟风模仿,慢慢就传开了,有学生写作文还直接用“yyds”“栓Q”,语文批改都没法下手。

无独有偶,在一所初中任教的李老师透露,班里有学生用“你好唐人”嘲笑同学,当自己知道这是暗指“唐氏综合征患者”后,赶紧制止调解,“这种带歧视的烂梗,很容易引发同学间的矛盾”。

家长们的焦虑一点也不少。家住华南片区的刘女士,其孩子刚上一年级,开学才两个月就学会了“你个老六”“我勒个豆”,追问之下才知道是跟同学学的,“孩子自己都不懂什么意思,就觉得‘好玩、别人都这么说’。好好的中国话被这么恶搞,真担心孩子以后对传统文化没正确认知。”不少家长纷纷表示,自己根本搞不懂孩子说的梗是什么意思,就算限制上网时间,孩子也会通过同学聊天、课间玩耍学来,根本防不住。

“青少年使用网络梗,本质上是寻求圈层认同的表现。”我市一学校老师指出,儿童青少年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容易受同伴和网络影响模仿跟风,部分孩子甚至因害怕被孤立而被迫用梗。但并非所有网络梗都值得提倡,该老师明确表示,烂梗特指那些过度使用、乏味无内涵,甚至歪曲音形义、包含低俗恶意的表达方式,长期使用会弱化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导致“文字失语”,“学校和家长应从语言美的角度积极引导,比方说,‘势在必得’比‘稳了’更有力量,‘妙不可言’比‘绝绝子’更有韵味,说好中国话、用好规范语,才是最珍贵的文化传承。”

守护青少年的语言生态,既要尊重他们的社交需求,更要筑牢规范表达的底线。唯有校家社形成合力,净化网络空间、强化正向引导,才能让孩子们摆脱烂梗束缚,在规范语言的滋养中成长为兼具表达能力与文化素养的新时代青少年。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