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小区内随处可见带棚的电动三轮车;

图为电动三轮车随意停放在路边。
本报讯 (记者 王丹 陈晓玲)随着气温不断下降,一款自带遮阳棚、能遮风挡雨的电动三轮车,凭借“灵活不堵车、防护性强”的核心优势,迅速走红家长圈,成为接送孩子的“出行新宠”。
近日,记者走访多家电动车销售门店发现,这类带棚电动三轮车已稳稳占据店铺C位,咨询者既有银发族,也有年轻家长,人气颇高。据中山路一电动车专卖店的店主介绍,该店内电动车三轮车的车型分为半封闭和全封闭两款:半封闭仅有框架,需自行加装挡风帘,价格更亲民;全封闭带门窗,保暖性更佳,一款售价7999元的全封闭车型,降温后短短几天就订出2辆,“充8小时电能跑七八十公里,接送孩子、日常代步都够用。”家住开发区的刘女士坦言,这类车的卡通造型吸睛,能轻松搭载两个孩子,夏天防晒、冬天防风,实用性拉满,自己也曾心动不已。
但这款备受追捧的“接送神器”,并未让所有家长放心买单,上牌政策模糊、驾驶资质不明的问题,让不少人陷入两难。刘女士就透露,咨询商家时得到了“无法上绿牌”的答复,“心里没底,怕买了没法合法上路。”记者进一步探访发现,关于车辆上牌与驾驶资质,商家说法不一:部分商家如实告知“这属于正三轮摩托车,是机动车,得去车管所挂黄牌,还得有D证才能开”;另有商家则含糊其词,回避关键问题,让消费者难以判断。
除了合规性存疑,电动三轮车乱停乱放的现象也让市民怨声载道。记者在多个小区走访时看到,公共充电桩区域的乱象尤为明显,五个充电口常被三辆电动三轮车完全占据,且大部分车辆未悬挂牌照。“带棚电动车体积超标,成了小区里的‘空间刺客’。”市民袁先生抱怨道,“充电桩本就紧张,它一辆车能占两个车位;我们小区人车分流,负一楼电动车位根本塞不下,好多车主直接在地面乱停,走路都得绕着走。”
更令人担忧的是上路行驶的安全隐患。市民赵女士反映,曾在华昌桥十字路口目睹一辆装饰精致的带棚电动三轮车缓慢行驶,导致后方车辆拥堵,“凑近一看,车里妈妈正拿手机拍视频,车前还有个小孩徒手拽着车走,这简直是拿安全当儿戏!”
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带棚=更安全”其实是认知误区:电动三轮车的结构决定了其转弯时无法通过侧倾保持平衡,速度过快或转弯过急极易侧翻,外部的金属、塑料棚仅能遮风挡雨,真发生事故根本保护不了驾乘人员。更危险的是,市场上不少带棚电动车是普通三轮车私自加装棚体改装而成,这种改装会破坏车辆原有结构,大幅降低行驶稳定性,相当于给出行装了“定时炸弹”。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家长,切勿轻信商家“无需挂牌、无证可驾”的虚假宣传,购车前应先向当地车管所咨询车辆合规性。市民史先生也表示:“我在南京等城市很少见到这类车辆,希望相关部门加强从售卖到上路的全链条监管,既规范市场秩序,也为家长接送孩子保驾护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