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同乐
这群年轻人来社区食堂“蹭饭”了
本报讯 (记者 印牧欣)“阿姨,帮我打个肉丸,再来份宫保鸡丁……”“阿姨,我要份虾,还想要点花菜……”中午11点半,位于开发区的练湖片区为老服务中心餐厅里,响起了年轻人此起彼伏的点菜声。这处由政府托底、旨在服务老年人的社区食堂,因为年轻人的竞相“打卡”而热闹非凡。
据介绍,练湖片区为老服务社区食堂采用“明厨亮灶”模式,每日采购新鲜食材并现场炒制。早餐提供近10种点心,午餐和晚餐准备了30余种菜肴供居民选择。“今天我吃的这顿就是两荤两素,只要12块钱。汤、米饭、小菜和咸粥都是免费不限量吃的,非常划算。”在附近开店的市民许菲在这家食堂开业后不久,就成了常客。“有的外卖里有‘科技与狠活’。我还是喜欢这里针对老年人推出的菜品,既丰富又健康。”市民邓时权则对食品安全非常关注。
这一现象同样出现在水关路瑞德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昨日中午,结束了一上午工作的年轻人陆续来到这里。“我们工作的地方离这里就5分钟路程。”市民潘杨丽和丈夫早就加入了社区食堂的微信群,每天都能提前知晓当日菜单。她告诉记者,由于孩子中午不在家用餐,自己和丈夫若回家做饭,既费时又费力。在这里,两人花费20元,就能吃到新鲜、可口、干净的饭菜,特别满意。
记者走访我市多家为老服务社区食堂发现,来“蹭饭”的年轻人占总用餐人数的比例达40%左右。性价比高、菜品丰富、新鲜营养、方便快捷是吸引他们到来的主要原因。除了在周边工作、生活的人群之外,外卖小哥、快递员等群体的身影,也会经常出现。此外,部分社区食堂还会通过线上预订、线下派送的方式,直接送货上门,最大限度地为年轻人提供便利。
那么,初衷是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题的社区食堂,是否会因为年轻人的加入而影响老年人用餐感受呢?采访中,多名老人对此表示包容。“年轻人工作忙,中午休息时间短。他们来这里吃口热乎的,还能多休息会儿,一举两得。”老人朱晓梅笑着说。
另外,由于用餐时间不同,老人们普遍表示用餐空间并不会被挤压。“就拿中午来说,老年人一般在10点30分到11点30分之间用餐,而年轻人大多11点30分才下班。”练湖片区为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林德寅介绍,老年人一餐大多消费10元左右,而年轻人则消费更高。因此,年轻人的出现不仅不会引起矛盾,反而为食堂带来了更多的盈利。
“不同的用餐群体不断促进我们去提升餐品品质和用餐体验。”瑞德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主任朱婷坦言,食堂的持续健康运营需要年轻人的加入。她表示,接下来,他们会推出年轻人定制菜品,并拓展更多年轻顾客,让社区食堂充满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