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丹 陈晓玲)昨日,下半年首场寒潮强势东移南下,我市正式步入寒潮影响时段。狂风呼啸伴随气温骤降,街头市民纷纷裹紧衣物,不少人直呼“一夜入冬”,秋装瞬间被冬衣取代,城市迅速切换至“御寒模式”。
记者从市气象部门了解到,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此次寒潮给我市带来显著大风天气,各区域风力普遍增强,其中陵口出现最大风力,达15.5m/s(北风7级)。强劲风力让户外行人步履维艰,部分路段树枝摇晃剧烈,市民出行需格外留意安全。尽管降温体感强烈,但气象部门表示,我市暂未达到入冬标准,“我国气候学通用入冬标准为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这5天的首日即为入冬起始日,目前我市气温波动尚未满足该条件。”
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回顾历史数据,我市的秋天时长和入冬时间有着明显的年际差异。最短秋天纪录出现在2009年,仅持续37天;近30年平均入冬时间约为11月24日,近三年入冬节点分别为2022年11月29日、2023年11月12日、2024年12月5日,可见入冬时间存在一定波动,并非固定不变。
值得庆幸的是,此次寒潮“来得快、去得也快”。据市气象部门预计,20日白天起,我市将逐步打开“升温通道”,气温回升态势明显,其中最高气温爬升尤为迅速,将一天比一天暖和,市民有望重新感受到秋日暖阳,暂别寒潮带来的不适。
不过,寒潮期间气温骤降,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尤其容易诱发脑卒中等疾病,各类呼吸道传染病也进入高发期。在此,相关部门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做好健康防护:一是做好个人御寒保暖,及时增添衣物,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要格外注意保护头、颈、足等裸露部位,避免受凉;二是合理安排户外锻炼时间,尽量避开清晨、晚上等低温时段,减少寒冷刺激带来的健康风险;三是注意防范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日常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在人员密集场所规范佩戴口罩,勤用流动水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降低感染风险,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增强自身防护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