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裕隆 通讯员 徐国联
“我现在能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能够自食其力,不仅生活有了盼头,还给家人减轻了负担,这里虽然不是我真正的家,却是给了我希望和爱的家……”这样的感慨,出自延陵残疾朋友的心声。在延陵社区,有一个被残疾朋友们亲切称为“家”的地方——延陵残疾人之家。这里虽然没有华丽的装潢,却因无私的关爱和持续的行动,成为照亮残疾群体生活的一盏明灯。
延陵残疾人之家隶属于延陵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近年来,该机构依托社区资源,通过常态化服务与精准帮扶,开展助残扶残、提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相关业务,为残疾人拓宽了就业创业路。不仅为残疾人带去身心关怀,更点燃了他们融入社会、拥抱生活的希望。
残疾人之家目前共为60多位残疾人提供服务,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18岁。他们有的是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有的是言语残疾、精神残疾。而有些重度残疾人更是需要有专门的人在家照护。38岁精神残疾的小佳(化名)长期居家,平时不爱出门,缺乏交流,也不愿与人沟通。为了减轻小佳父母的照顾负担,鼓励她融入社会,结交朋友,残疾人之家负责人王新华和工作人员主动与她的父母沟通。起初家人有所顾虑,担心小佳无法胜任,但随着不断沟通和开导,最终,小佳的父母还是同意了。培训中,小佳学会了做简单的手工活,心态也乐观了起来,重拾生活信心。家人也激动地表示,从来没想过小佳有一天能亲手做手工活,情绪也慢慢有所好转了,也愿意与人交流。
在残疾人之家这个大家庭里,众多残疾人在此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共同成长,不仅收获了深厚的友谊,还收获了融入社会的自信心。王新华表示,残疾人之家每月不定期组织残疾人参加手工活,残疾人由家属送到这里进行托管,手工活结束后,还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午餐。“残疾人之家”也真正成了他们心中有爱的温暖“港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