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墅:网格“小支点”撬动治理“大格局”

核心提示: 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导墅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本报讯 (记者 陈静) 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导墅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推动网格员从“信息采集员”向“服务办事员”“矛盾调解员”“政策宣传员”多重角色转变。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回应民意、用实干破解难题,通过创新“多方联动、医网协作、主动巡查”三大机制,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和群众心坎上,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度与效能,更让民生服务有力度、有速度、更有温度。

多元协同强合力,普法惠民“零距离”

“警官,最近老收到陌生链接,怎么分辨是不是诈骗?”“同志,《民法典》里关于邻里纠纷有啥说法?”在导墅镇“三官一律”进网格——“联中心、解纠纷、促宣传”集中服务活动现场,群众提问此起彼伏。

网格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动公安、综治办、司法所、法院、检察院等多方力量,构建“警网联动+部门协同”的服务模式。活动中,公安民警聚焦反诈热点,手把手教群众识别骗局;综治办工作人员结合真实案例普及反邪教知识,筑牢思想防线;法官和司法所人员围绕《民法典》中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高频问题,用通俗语言解读法律条文;检察官则针对辖区小微企业实际需求,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建议,推动政策宣传与民生关切精准对接。

医网融合送健康,服务到家“有温度”

“王阿姨,您血压有点高,平时要少盐少糖,按时吃药。”家庭医生一边为老人测量血压,一边耐心叮嘱。每月一次的村级健康服务,是导墅镇网格员联合医疗机构推出的“民心工程”。

为破解农村老年人“看病远、测健康难”的问题,网格员主动对接医院,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村入户。每月固定时间,网格员提前在“村民群”发布通知、逐户提醒,引导老人有序参与;家庭医生则携带设备,现场开展免费血压、血糖检测,并就慢性病管理、日常保健等问题答疑解惑。“不用跑医院,在家门口就能测血压、问医生,真是太方便了!”村民李大爷的由衷点赞,道出了群众对这项服务的认可。

田间巡查守底线,秸秆禁烧“零火点”

“老伯,秸秆可不能随便烧啊,既污染环境,又有火灾隐患!”在田间地头巡逻时,网格员及时劝阻正准备焚烧秸秆的村民。每逢秸秆禁烧关键期,导墅镇网格员便化身“巡查员”,下沉一线开展常态化巡查。

他们采取“分片包干、错峰巡查”方式,每日穿梭于各村田埂角落,重点排查偏僻地块等易发焚烧行为区域。面对不理解政策的村民,网格员用“焚烧污染空气、引发火灾会影响收成”等接地气的语言耐心解释;发现秸秆堆积隐患,主动联系回收企业,协助村民解决处理难题,切实筑牢生态安全与消防安全“双防线”。

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从“单打独斗”迈向“协同共治”,导墅镇网格员始终以“办实事、解民忧”为核心,将三大治理举措融入基层工作的细微之处,不断夯实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