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所小学实行周三“无作业日”

核心提示: “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为践行共同育人愿景,落实‘双减’精神,自2025年11月12日起,每周三设立为‘无作业日’。”

265d84b42e24575678ab7897a34f7527

图为吴钰恒(右一)与爸爸下棋;

19ff49a7383447e2b25a8a54e0aff502

右图为袁昊正在炒菜。记者 王丹 摄

本报讯 (记者 王丹 陈晓玲)“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为践行共同育人愿景,落实‘双减’精神,自2025年11月12日起,每周三设立为‘无作业日’。”12日下午,新区实小、马相伯小学的家长们同步收到这条通知,这是我市学校对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十条措施》的积极响应。

据了解,除上述两校外,华南实验小学丹凤校区也率先落实周三“无作业日”;正则小学则创新推出“无书包日”机制,一、二年级每周三实行,三至六年级隔周开展。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市实验小学早已将“无作业”理念融入日常教学管理。学校不仅统筹协调各学科作业量,还推出“免作业卡”“免考”等激励措施,并将作业与实践深度融合,增加运动打卡、社会观察、劳动实践等多元任务,让学习从“书本里”延伸到“生活中”。

“‘无书包日’的意义,远不止于放下课本的物理重量,更在于为孩子们的成长‘减负’,为亲子关系‘加分’。”马相伯小学孔老师道出活动核心。学校方面表示,童年不应只有伏案疾书的背影,更应有奔跑在阳光下的欢畅,希望每位学生都能“身上有汗,脸上有笑,眼中有光,心中有爱”。

为确保活动实效,学校与家庭达成明确约定:学校不布置任何书面作业,通过优化课堂教学保障校内学习质量,同时提供体能锻炼、音乐鉴赏、劳动实践、亲子互动等多样化活动菜单;家长则不额外安排学科类练习或培训,将时间真正交还给孩子。

活动一经推出,便赢得了家长们的广泛好评。六年级学生杭帅的妈妈说:“这一举措给了孩子宝贵的自主空间,他可以运动、做手工等,收获了课本之外的成长。”三年级学生徐彦博的妈妈也欣喜表示:“孩子能做喜欢的事,唱歌、跑步、做家务,大脑得到放松,笑容也多了,我们看着也开心!”

活动不仅赢得家长点赞,更成了学生们的“快乐时光”。马相伯小学四年级学生吴钰恒兴奋地说:“周三不用写作业,我和妈妈一起做了烘焙,还和爸爸下了棋,感觉很快乐。”同校的袁昊同学则选择在“无作业日”为父母做饭,让平时辛苦的妈妈休息一下。

“无作业日”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给孩子童年的一份特别礼物。正如一位家长所说:“看到孩子灿烂的笑容,我们知道这一举措是对的,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阳光下成长,拥有一个真正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