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关键技术 全面提高秋播质量

核心提示: 正值“三秋”时节,全市水稻抢收加快推进,秋播38万余亩小麦种植有序展开。

1f3af76ec27c865cb08660f5c2d38d87

图为延陵镇麦溪村种粮大户张生虎采用多功能条播机在播种小麦。记者 须俊 通讯员 玉兰 摄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玉兰

正值“三秋”时节,全市水稻抢收加快推进,秋播38万余亩小麦种植有序展开。如何全面提升小麦播种质量,夯实明年夏粮丰产基础?市粮作站专家指出,小麦生产“七分种,三分管”。抓实抓好秋播质量是关键,各地和广大农户要落实好秋播相关管理措施,同时做好防灾减灾抗逆应变措施,着力实现“足穗大穗、增粒增重”的高产目标。

做好精耕整地,筑牢丰产根基

水稻机收后,做好精耕整地是秋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和出苗率,必须多措并举,筑牢丰产根基。

一是碎草匀铺。需在前茬收获机械普及切碎、匀铺装置,留茬高度和碎草长度均控制在10厘米以内。或在前茬收获时留高茬(30~40厘米),然后尽快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灭茬粉碎作业。

二是深埋匀埋到位。墒情适宜时,根据农机条件可采用犁耕深翻、深旋耕等方式先埋草再整地播种。旋耕埋草确保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尽量避免一次性旋耕播种,深度不够埋草效果差,稻草易成团入土或富集于播种层,播种后出苗质量差。

三是精细整地。农户在对农田耕翻或深旋后要进一步整地,如“耕—耙—旋”“旋—旋”等,使秋播田块达到田面平整,上虚下实,表土细碎,实现高质量整地。

四是播后及时镇压。秸秆还田入土后容易造成土壤暄松,跑墒透风,抗旱、抗寒能力下降,遇干旱、强降温等容易造成干冻死苗。播后及时适度镇压,可弥合土缝,保墒防冻,促进出苗和成苗率。

坚持高质量播种,全力压缩晚播面积

一是适期播种,压缩晚播面积。我市小麦最适宜的播种期为11月上中旬。各地要及早规划,抢抓晴好天气加快秋收秋种进度,早腾茬早播种,努力在适期内完成秋播,全力压缩晚播面积。

二是适量播种,建立适宜群体。根据“斤种万苗”原则,结合播期、土壤墒情、耕整地质量等,确定播种量,建立合理群体。11月10日前播种的每亩播量8公斤~10公斤,基本苗16万左右;11月10日~20日播种的每亩播量12.5公斤左右,基本苗20万左右;迟播田块采用独秆栽培,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5公斤~20公斤,基本苗不超过25万。

三是适墒播种,防止烂耕烂种。烂耕烂种,会导致播种质量差,出苗不齐不匀,为夏粮稳产增产埋下隐患。因此小麦生产要坚持“宁迟勿烂”,适墒播种,防止烂耕烂种。

四是精准播种,推广机械条带匀播。推广应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机,扩大机械条带匀播。农机与农艺结合,调试好播种机械,做到播量播深播距适宜,落籽均匀,防止深籽、露籽、丛籽,确保一播全苗。通常稻茬小麦播深控制在2~3厘米。若遇连阴雨土壤粘湿时可用复式播种机播种将秸秆还田、旋耕埋草、施基肥、播种、镇压、开沟等工序一次性完成,尽量减少机械下田碾压次数,以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

科学调配肥料,实现精准施肥

专家说,小麦施肥应遵循“施足基肥、重施拔节孕穗肥”的原则,结合吸肥规律,科学合理调配肥料,满足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施、种肥同播等技术,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小麦高产优质。氮肥运筹,基苗肥与追肥之比为5~6:5~4;磷肥以基施为主;钾肥基追比为5:5,基肥要施足,亩用配方肥30公斤~35公斤,在旋耕前施或种肥同播。苗肥要趁田间湿润及早施用,一叶一心期即可施,亩用尿素7.5公斤~10公斤,促分蘖早发。迟播田块可基苗肥一并基施。基肥为缓释肥的要采用一基一追模式,即60%氮素用缓释肥作基肥施,40%氮素用尿素作拔节孕穗肥施。

油菜以“施足基肥、分类追施苗肥、薹花肥”原则,平衡施肥,促进油菜植株个体生长发育和高产群体构建。基肥氮钾肥用量占一生总量50%~60%,磷肥一次性基施,可亩施45%复合肥25公斤~30公斤+尿素5公斤~10公斤。

落实抗逆应变措施,积极防灾减灾

抗逆播种,差中争好。农户要及早抢收水稻,创造合适墒情以便机械下田播种。如遇雨量大田烂的状况,宁可适当推迟,也要尽可能确保播种质量,避免烂耕烂种。

药剂拌种,防病壮苗。针对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腥(散)黑穗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发生情况,农户在秋播前应选用相应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处理,注意拌匀后晾干播种。

沟系配套,防涝降渍。“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麦田沟系配套是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小麦播前清理好外三沟,播后及时开好田内沟,连通出水沟,确保内外三沟相通。

科学化除,防止药害。坚持“封杀结合,以封为主,科学用药”的防除策略。播种后及时封杀化除,防止因麦出苗或墒情变差错过适宜封杀期。越冬前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或效果不理想、杂草达标田块,及时根据草相和天气喷药化除,注意避开强降温天气防冻药害。

播后镇压,防冻保苗。水稻秸秆量大,机械播种时镇压效果有限,有条件的可进行二次镇压,使耕层紧密,以提高出苗率,防吊根苗,保墒防冻,确保安全越冬。

抓好丰产片建设,促进均衡增产

今年是我市实施部级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项目最后一年,市农业农村局要求各地要抓住机遇,提前谋划、主动申报,选择合适的生产主体参与建设,建设中要量质并行。技术上要紧紧围绕单产提升路径,以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为核心,强化秸秆全量还田,推广应用新型精量播种机械,适期精量均匀播种,高效施肥,综合防控病虫草害等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切实提高实收产量,充分发挥标杆引领作用,推动全市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

此外,各地还要强化技术服务,推动各项关键技术入户到田,提高技术到位率,落实落细秋播各项工作,确保全市小麦能实现高质量播种。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